今天是: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时间:2017年09月07日  信息来源:聋康网 录入:admin

文|北京市朝阳区扬帆听力言语康复中心 高玲 杨帆

经常会有老师在教学中苦恼,为什么有的孩子在上课时会听课习惯不好,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产生一些不良的社会行为习惯。例如:没有礼貌、乱涂乱画、不讲卫生等等。这些即便老师提醒了很多次,幼儿还是记不住,改不掉。其实这就是学龄前的儿童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自控能力较差;这个时期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教育学家曾说过:人生所需的习惯,多半可以在6岁以前培养成功,因为这个阶段的幼儿一切都需要学习;可塑性强,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作为引导者,在这个阶段都要有意识的去给予幼儿合理的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那么通过这些年在教学中的实践与积累,我觉得应该从这几方面做起:

一.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在幼儿园里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就是老 师,对于老师的言谈举止观察最细,而且是不加以选择的去模仿,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会听到幼儿说:“我们老师说了不能这样、我们老师就是那样说的”等等,这就对老师的言行举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例如:有的老师会要求幼儿上课时要坐好,小脚并拢、腰挺直等等,但在上课时自己却是两腿分开、驼着背很随意的站着讲课;再比如要求幼儿搬椅子换地方的时候要把椅子搬起来,不能拖着椅子离开原地,而老师自己却是一手抓起椅子,甩向原地。以上两种情况就是老师在发号施令,自己却没有很好的以身作则,这样老师提出的要求是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的。在任何时候,老师都不能掉以轻心,时刻做好幼儿的表率。

二.让每个幼儿和老师参与常规的培养。

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培养,他们会更乐意更主动的去遵守。例如每天选出一项常规做的好的小朋友,由他来当小老师帮助老师一起去管理这一天在园幼儿的行为习惯。例如可以让他带领小朋友排队.、喝水 、洗手等等这些。这样有意识的让他们感觉我应该要好好表现,下次我也有机会来在小朋友面前展示。

三.从细节抓起.把教育融入于日常的行为训练中。

向幼儿提出要求时,注意要内容具体、明确,语言不要过于复杂,要符合幼儿年龄特征。例如刚入园的小朋友,只要求他安静的坐好,不要妨碍到别人。而不能立即一入学就要求他会有礼貌了讲卫生了。等适应一段时候后我们才可以提出其它的要求。例如要有礼貌.早晚入园要跟老师阿姨小朋友打招呼,接受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要讲卫生、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在桌椅墙上乱画。这样老师把每一项要求都具体化了,幼儿才好照做。

四.以正面引导为主,多鼓励表扬幼儿。

在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时,老师应运用适当的语言,多观察幼儿每天点滴的进步,多给予表扬和鼓励。例如有的小朋友可能早晚主动的跟老师问好了,而有的小朋友却没有做到。这时候老师为了提醒幼儿可以说:老师喜欢跟我说早上好的小朋友,他的声音真好听呀!这样的话语让幼儿马上会想要做那样的孩子。而不是直接就说谁谁谁你怎么这么没礼貌呢?怎么又不跟老师问好呢?或是他没有礼貌,我们不要喜欢他了。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幼儿能在改正的过程中是积极的。

五.抓住典型,坚持训练。

好的习惯也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尤其是对于这个阶段的幼儿,记忆力弱、自控能力差,这时候就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对某一项完不成的行为习惯多加练习、强调、训练。例如有的小朋友老是玩完玩具之后没有把玩具收拾好。那么这时候就需要老师有意识的组织幼儿收拾玩具的练习,并多次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不用提醒的前提下也能主动的把玩具收好。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幼儿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作为老师,他们人生中重要的引导者,我们需要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幼儿健康成长去做。

(作者:北京市朝阳区扬帆听力言语康复中心 高玲 杨帆 编辑:admin)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