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首部手语词典出炉 收录近千手语常用词

时间:2015年06月23日  信息来源:不详 录入:admin

  • 目前我国约有2000多万听力障碍者,数量居各类残疾人群之首。手语是他们相互交流,并与外界沟通最直接的方式。

    为了更好地帮助听障人士,江苏省无锡市公益组织“普济公益”创办了全国首部手语视频词典。词典里的每个词语都由听障人士或志愿者用手语演绎并录制,目前已经收录了近1000个手语常用词语。

    希望视频让更多人了解手语

    登录普济公益网,在“手语学校”栏目能找到一部特殊的视频词典,这就是国内首部手语视频词典。词典的每个词语都有一个小视频,按照汉语拼音查询。随意点击“桌子”“颜色”等词汇,马上弹出一段视频,由志愿者演示该词汇的手语动作。

    点开一个词语“花园”,就能看到志愿者的手语演示:他先将拳头握紧再张开,比喻绽放的花朵,名为“花”;然后用左右手搭成一个人字形,形成一个“家”,寓意为“园”,整个视频不到1分钟。像这样的视频,有近1000个,对应收录的近1000个手语常用词语。

    “我们希望用视频让更多市民了解手语。”“普济公益”组织的负责人洪建告诉记者,他们这个公益组织帮助的主要对象是听障人士,目前已有200多名志愿者。这些志愿者虽说很热心,可会手语的人却不到5%。很多志愿者都只能用发短信的方式和听障人士交流。这样的沟通虽说可行,但因为不是直接沟通,如果遇到一些性格内向的听障人士,有时会遇到一些障碍。

    “我们认为对听障人士最大的尊重就是用他们的语言进行交流。”洪建说,听障人士永远都无法开口说我们的语言,但我们出于尊重可以学习他们的语言。出于这个目的他们创办了手语视频词典,“志愿者只要进到我的网站,就能在网上查看视频词典,学习到很多简单的日常手语。”

    早在2008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就拨款90万美元,开始编纂手语视频词典,录制超过3000种手语动作。每个手语动作的意义不仅通过手势定义,还要结合手与手臂的运动幅度以及面部表情。

    使用这部视频词典时,如果碰到不认识的手语动作,只需坐到电脑摄像头前,将这一动作重新演示录入电脑,它就会对接收到的视觉特性进行识别,并为查询者提供相应答案。但是,由于一些手语动作只存在细微差别,录入的动作可能出现多个答案,查询人可根据不同语境选择正确解释。

    与此相比,国内的手语视频词典还处于初级阶段。正如洪建所说,“做总比不做强。”

    每天超千人固定来“上课”

    首批制作完成的手语视频上传到网上后,洪建一度曾担心没有人去看。一段时间后,每天固定来“上课”的超过了1000人。洪建知道,还是有很多人希望沟通。

    对于手语爱好者来说,手语视频词典是一个最便捷最人性化的学习工具。它不像图文词典那么抽象难懂,还可以实现主动学习。“如你搜索‘安全带’这个词,网页上就会跳出一个志愿者用手语将这个演示给你看。”“普济公益”志愿者、无锡电视台手语主持人张老师对记者说,手语视频词典最大的特色是,让更多的草根志愿者参与其中,共同完成一项爱心工程。在参与录制的志愿者中,有手语老师和手语爱好者、有听障人士、有听障人士的家属等。吸引更多人参与录制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手语的趣味性。手语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行为语言,它的特点之一就是形象化的手势的表达。“吸引着全社会对弱势人群特别是听障人群的关注和关爱。”

    这部手语视频词典里不少演绎者本身就是听障人士。“一开始我们也有顾虑,担心他们上镜会害羞,还有人会不愿意上镜。”洪建说,可事实上,不少参与录制的听障人士都表现得落落大方,甚至还有听障人士主动要求参加视频录制,“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虽然已经收录了近1000个常用手语词语,但这仅仅是开始,洪建觉得,一部真正的手语视频词典起码应该收录1万个常用的手语用词。目前他们网站的志愿者每录制、剪辑一个词语大概需要半个多小时,人手比较紧张,速度也不算快。“现在有很多人想加入做志愿者,我们也希望招募更多的志愿者,尤其是后期剪辑的人才。”洪建告诉记者,未来他希望更多的听障人士和志愿者都能加入到手语视频词典的录制中来,用爱让这部特殊词典更加完整和丰富。

    按照洪建的想法,接下来手语视频词典录制现场将从室内搬到户外,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我们可以带上手语书和手语老师,现场教学常用的简单易学的手语,哪怕一个人只录一两个手语,也能起到积极的爱心示范作用。在这期间,我们将成立两个摄制组,进入工厂、农村、学校、军营、医院等地。”

    受教育时 手语显得尤为重要

    日常生活中,因不懂手语,听障人士往往会遇到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听障人士去看病,一般都需要家长陪同,现在上学家长不在身边,到医院看病得手笔并用,医生有时候听不懂还很不耐烦。”听障人士小徐通过志愿者向记者表示,“我们最怕医生不懂我们的意思,万一诊断错了该咋办?”

    目前很多医院很难提供手语服务。志愿者李阳曾打电话向全国多所三级甲等医院咨询,大多数医院均回复没有手语服务。除了就医,在接受教育时,手语也显得尤为重要。

    “要想让听力有障碍的孩子接受教育,手语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除了志愿者,李阳的另一个身份是一所特殊学校的老师。他每天都要用手语给学生上课,“在他们的世界里,生活也可以过得‘有声有色’。”

    “听障人士往往好强又自卑,如果健全人不懂手语,他们就会拒绝交流,时间久了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李阳说,有了手语视频词典,可以让健全人用最简明的方式学习手语,这样可以给听障人士提供许多方便,真正实现残健平等。“所谓残健平等不是说残障人与健全人完全一样,而是你体会到他不便的难处,然后帮他去发挥优势。”

    手语像方言 有很强地域性

    “手语种类很多。”中州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院长孟繁玲表示,就像信阳话和郑州话不一样,但大家也都能听懂。“美国人、英国人和澳大利亚人都用英文,但使用不同的手语,内地和港、澳、台都使用汉语,手语词汇也不完全相同。”她表示,如今国际手语就是国际通用的手语,但普及率并不太高,国际手语70%是以美国手语为蓝本的。孟繁玲坦言,像普通话是用行政方式推广的,国际手语虽很多部门都在努力,但普及程度远远不及普通话,原因是听障人士的流动性小,受教育程度相对偏低。

    有人认为,手语是一种简单的肢体语言,不过是些固定的手势,记住了这些手势就可以了。真正与听障人士交流时才发现,即便是已经把《中国手语》书上所有的词语和手势都记住了,沟通仍然有极大的障碍。因为,听障人士并不是通过系统学习才能够使用手语的,生活中,他们日常交流所用的手语就像方言一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专业上一般称之为“自然手语”。

    中州大学特教学院老师苏亮说,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手语,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语法标准,他对学生们的要求就是,无论你用自然手语还是中国手语,实现沟通交流是最重要的目的。

(责任编辑:闲云)
(作者:秩名 编辑:admin)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