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康复训练
由于耳蜗植入装置不能完全模拟正常的耳蜗功能,他们所接收到的多为失真或畸变的声音。为使聋儿达到言语交流的目的,进行术后的听力培建和听觉言语训练是十分重要的。目前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已与澳大利亚合作,协助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进行术后康复。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力培建和训练过程大致遵循声音察觉、分辨、确认和理解能力几个阶段。
声音察觉是指让小儿感觉声音是否存在,即声音的“有”与“无”。在每天进行听力训练前均应进行声音察觉测试,以确定耳蜗工作是否正常。
分辨是指分辨两组声音是否相同,“一样”与“不一样”。可包括分辨长短音(如爸——爸——)、分辨节奏(爸——、爸、爸、爸、爸)、分辨字数,可用两幅图画,如“灯”和“电视机”让小儿指出所听到的图画、分辨长短句子,每次使用不同的图画组合进行练习,如“唱歌”姐姐在“写字”、分辨不同韵母,声母,句子、分辨字数相同及内容相似的句子等。
在有选择或无选择的情况下,确认是什么声音,如封闭相相测试和开放相测试.可在有选择的情况下确认数目(一、二、三)、形状、颜色、大小、长短、多少、高低、方位等,以后逐渐过渡到在无选择的情况下进行开放式训练。
理解能力的训练包括聆听和思考能力的训练,可有交往形式的对答,增加听力记忆等。实际上在训练过程中,都包含有理解能力的训练。
训练范围可包括韵母、声母、字、句、文章、谈话、电话交谈、沟通技巧等,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训练方法和模式:方法与模式与配戴助听器后的康复训练有许多共同之处,但由于听力的改善,小儿已能感知从低频到高频的各种声音,为使小儿早日听力培建,在听力训练时,应比助听器康复训练更强调听,鼓励小儿多听,有的小儿过分依赖唇读,不积极利用重新产生的听觉功能,这样会影响人工耳蜗的使用效果。如小儿出现听取困难,对某些发音很难掌握时,也可借助唇读或其他手段,待小儿明白、掌握后,再让小儿聆听。值得一提的是,强调人工耳蜗术后小儿训练时聆听的重要性,并不是禁止与小儿的面对面交流,除每天固定的听力训练时间外,在家人、教师与小儿交流时,还可采用自然的交流方式。
训练环境:小儿术后训练可先在较安静的房间,逐渐过渡到自然环境和嘈杂环境中的练习。
训练材料:目前一些医院和康复机构参考国外一些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经验,编写了一些言语训练材料。聋儿康复领域广泛使用的聋儿康复评估卡片、聋儿康复丛书(包括社区指南、家庭课堂、教家庭师)、实用语言治疗学中聋儿康复训练部分、聋儿统编教材《学说话》等均可作为参考材料。
对每个术后小儿,最好每天有固定的听力训练时间,每次根据小儿的具体情况可半小时或稍长。人工耳蜗无疑给那些极重度聋儿患者带来了福音,人工耳蜗植入后的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除和手术、编程、术后的康复训练等因素有关外,还和耳聋时间的长短、发生耳聋的龄、手术时的年龄、听神经纤维的功能、小儿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及家长对耳蜗植入是否有正确的期待值等因素有关系。由于这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术后最初的1-2年效果可能很小,但专业人员和家长要有足够的信心,相信耳蜗植入定能给植入者带来益处。
下一篇::助听器与人工耳蜗有什么不同,分别适合怎样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