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助听器知识 > 浏览文章

耳模制作儿童助听器成功的关键

(作者:未知   日期:2011年02月12日   加入收藏 )

中国听力学网 林学军

儿童助听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根据最新的研究,儿童助听器的问题不是助听器的功能多少,也不是助听器的式样,而是耳模!任何有经验的助听器验配师或者聋儿家长都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助听器使用过程中,最烦人的是耳模。耳模有许多问题,譬如耳模做的过小,容易产生声反馈,耳模做得过大,佩戴不舒适,耳模处理不当,会使助听器放大的声音失真,耳模做得不当,儿童无法长期使用,常常容易掉下来。总而言之,如果能合理处理耳模,儿童助听器已经成功一半。

中国听力学网www.chineseaudiology.com对此有过许多系列报道,介绍了各种耳模制作工艺和耳模的声学特点。在这片文章,我们将介绍如何解决儿童耳模取样的问题。首先,我们知道儿童的外耳,包括耳道从出生后一直在慢慢成长和定型,一般会到十岁左右才停止。因此,在给儿童取样时,我们必须充分了解这个特点,应该在十岁前,坚持每年给儿童定期检查耳模,如有必要,可随时更换新的耳模。

儿童耳模取样一般有三个重要的阶段。一是检查小儿的外耳和耳道,尤其须注意是否小儿有新近的中耳炎等疾病,如果由于急性中耳炎或鼓膜穿孔,出现积液等,必须经过治疗和专门的处理,不宜过早取样,不仅会增加外耳的损伤风险,更重要的是不能获得完好的耳样。观察耳道时,还需注意耵聍或其它耳道异物,过多的耵聍需要拿出,如有异物,需经耳科医生取出。这些遗留在耳道的异物都会直接影响耳样的形成,常常会导致走形,使得最后的耳模会出现问题。观察小儿的外耳和成人不一样,尤其是年龄在3岁以下的小儿,最多不宜超过1-2分钟,过长的时间往往会使小儿不适,同时,年龄小的小儿注意力时间很短。

第二个阶段是在小儿耳道,插入堵耳器,这是一种用棉花或者密度较高的海绵做成的小圆球,其主要作用是放到耳道内,防止耳样材料流入到鼓膜出。为小儿取耳样的一个突出问题便是堵耳器使用不当。首先合格的堵耳器其大小适中,过大而堵耳器无法放入到耳道生出,致使耳样的耳道部分太短,过小的堵耳器则会使耳样材料,流入到耳道深处,无法成型,还会损伤鼓膜。堵耳器中间的线条必须结实,笔者看到有些堵耳器的线质量很差,稍稍往外一拉就断了,留在耳道的耳样就很难取出,严重的只有让医生取出。一般讲,任何助听器验配店应该准备不同大小而堵耳器,满足不同大小的耳朵,尽量选取合适的堵耳器。

在放置堵耳器时,最好用专门的带灯的耳棒,轻轻地将堵耳器耳道方向推进,最佳的位置是刚刚过了耳道的第二个弯道即可。下图是正确的堵耳器置放位置。中国听力学网专家建议,留在耳道外边的堵耳器拉线的长度,以超过耳垂为佳,这样便于将耳样拉出。

耳模制作儿童助听器成功的关键

第三个阶段最为重要,涉及选择不同而耳样材料、调制和将混合好的耳样材料注射到耳道内。目前大多数耳样材料均是专门的硅胶,德国Egger公司开发出的取样材料品种齐全,质量好,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小儿的需求,Egger的硅胶重要有Egger A/Soft、Egger A/ITE和Egger A/II几种,中国听力学网夏工介绍说,这些材料主要区别是不同的流动性和黏度,以及硬度。譬如Egger A/Soft流动性很好,能很快渗入到耳朵腔体的每一细微部分,最大限度地成型,几乎无黏度,常常用于耳道式的耳模取样。相比之下,Egger A/II的硬度较高,可达40肖氏硬度,具有一定弹性,适合用于大功率耳背机的耳模取样材料,而Egger A/ITE则属于二者之间。在国内,Egger公司的代理商是香港甘锋集团在中国的子公司,广州甘锋听力设备公司。

一旦材料选择好,助听器验配师必须根据这些材料使用的说明,尽快将材料调好,装入耳样注射器内,然后,将注射器的管道对准小儿的耳道,均匀缓慢地将硅胶推进到耳道内。有经验的助听器验配师,在这时,会根据硅胶进入耳道部分的多少,确定往外移动的速度。过快的速度,会导致耳样不饱满,出现裂缝或者“空心”,反之,过慢的速度,则会影响耳样整体的形状,甚至影响硅胶的固化时间。笔者见到有些刚刚入门的助听器验配师,由于没有掌握好速度,移动速度太慢,还没有完全将硅胶填满耳道,材料已经开始变硬,最终失败。一旦硅胶注满后,最好用手指轻轻抚平留在耳道外面的硅胶,可以轻轻地往里推推,但是千万不得用力,这样会导致耳样变形,或者将堵耳器推到鼓膜处。

根据不同的硅胶,一般几分钟后,硅胶便完成定型固化阶段,然后将耳样取出。在这个最后阶段,耳样应该较完整地保留患者的耳朵结构,最好让耳道部分留得长些,以后可以处理的。

显然,耳模取样是一个看似简单,但是需要不断实践和提高的专门技术。一件合格的耳样是一件艺术品,外形光洁,造型美观。而合格的耳样是一个合格的耳模的关键,后者则直接影响助听器的效果。

回到首页
上一篇:小心保护助听器
下一篇:数字助听器为什么“费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