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的早期干预迫在眉睫
周五上午是张华主任的门诊,有四位不同年龄的孩子过来会诊,希望张主任能够帮忙解决孩子的听力问题。下面就截取了四位小朋友的就诊片段。
(一)我们的第一位病人是已经处于青春期的16岁大男孩了,父亲带着他过来就医。孩子不说话(本身听力问题,所以口齿也不清)也不去用目光来搭理别人,除了偶尔和自己的父亲会有些交流,我们明显感觉到和周围的人们是处于两个世界的。大家都在怀疑男孩是否存在着智力的障碍或者是自闭症等心理问题。
男孩检查出来是属于中重度的听力损失,根据听力情况,张主任给男孩子选配了一对深耳道式的助听器,男孩子还是很配合地戴上助听器,感觉还算喜欢不过没有给予太多的反馈。父亲在旁边同时述说这些年来孩子的情况,男孩最喜欢上网,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沉浸在网络中,和周围的人没有什么交流。家里给孩子请了很多家教,都一个个辞职离开了。此时,男孩在旁边静静地听着……
不久,助听器调试好了,男孩走到父亲旁边,说些话但是很轻。父亲说孩子觉得声音有点响。我们把助听器连接,重新把声音调整了下,男孩开始愿意去用目光看着大家。护士小姐对着男孩讲解助听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男孩非常专注地听着并用不熟练的语言和护士交流。这下打散了我们对孩子智商问题的疑云。
我们也在思考:男孩子实际上很聪明,只是听不清声音使得他与外面的时间隔绝了。听不到声音给了他沉重的压力,使得不愿意去和陌生人去交流,在网络世界里他才觉得轻松自由。现在戴上助听器,或许对他来说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但是我们也感惜如果他早点佩戴助听器,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他将是什么样子?
(二)第二位病人是一位双耳畸形的3岁男孩,孩子的外耳道是闭锁的。小男孩非常调皮,在房间里跑来跑去,还把椅子和检查的仪器当成自己的玩具。父母对着他喊不要乱动,孩子没有什么反应,直到用手拉住他才稍微安静下来。
张主任看着孩子,和他说说话,没有搭理。
“孩子能说话吗?”张主任望着家长。
“哎,不会说”父亲回答,奶奶马上抢道:“怎么不会说,会说的,能够说几个字的。”
“你能让他随便说几个字吗?”
奶奶对着孩子命令说话,孩子没有反应,母亲拉着孩子:“乖,叫爷爷”
孩子不理母亲,继续爬到椅子上自顾自的玩。
张主任拿着孩子的检查报告仔细地看了下,说用软带戴BAHA试试吧,因为孩子根本就听不清声音。
用软带的BAHA给孩子试戴,孩子非常地反抗,谁不不许碰自己的脑袋。父亲和母亲都试着在孩子面前戴着BAHA软带,哄着他一起跟着戴,孩子很不领情,自己蹲下找了辆玩具车管自己玩。趁着孩子不注意,我们将软带的BAHA戴到了孩子的脑袋,孩子非常惊讶,想把软带拿掉但是又停住手了。我们用各种锣鼓,铃铛等声音来测试孩子的反应,孩子只对某些声音做了反馈,他的心思都在心爱的玩具车上了,孩子不断地用手按着小汽车在地上滑行,聆听着滑行的摩擦声音。
“张主任,我们怎么治疗啊?”家长都希望张主任给到一个治疗方案。
“赶紧戴BAHA助听器吧,进行听力的干预,让孩子听到声音。以后再去做外耳整形。”主任建议。
“我们在老家的时候,医生让我们再等等的,说不能戴助听器,可能要开刀,还要手术做人工耳蜗。你看,我们再需要做什么检查啊?”听到这句话,实际上大家都挺心寒的,家长的对于听力方面的干预是很模糊的。
“检查都做好了,就赶紧戴BAHA吧,不能再耽搁了。现在孩子太小了,以后再进行外耳道的整形手术。”张主任非常诚恳地建议。
孩子的家长还是在一边犹豫着。此时患儿已经适应了BAHA的放大声音,也显得比刚才安静了一些。
“你们还准备第二胎吗?”
“恩!”
“建议可以去查个基因看看,尽量预知第二胎是否听力发育正常!”
病人一家走出了房间,下文未知。
我们都期待孩子一家不要在盲目求医,而错过了孩子发展语言的时间了。
(三)一位男子马上走了过来,他刚刚看到了前面的一幕。这位男子是个年轻的父亲,女儿才6个月。
“张主任,您帮我看下我孩子的片子吧。我的女儿和那小男孩一样,小耳畸形,但是我们不准备生第二胎,我的女儿我要让她听到声音的。”
“其它的检查呢?”
“我们有预约了听力检查,要28号才能做。刚才那小男孩戴的BAHA我在网上查过,也准备去戴。不过我们还是很期待以后做耳道的手术。”
张主任这下还非常欣慰,那么小的孩子,如果这个时候去干预听力,那么她以后的听力问题基本不会影响她的正常生活。
(四)第四位小朋友是由姥姥抱着,父母也一同陪同着进来了。小朋友4岁多了,是非常可爱的小男孩,刚刚读幼儿园。小朋友刚刚做好检查,过来请张主任诊疗。
通过检查,孩子被判定是感应神经性聋,不过听力损失不是特别严重,也是一般的中度听力损失,建议马上佩戴耳背式的助听器。姥姥非常着急,坚持认为孩子耳朵应该没有问题,夸外孙特别聪明特别乖,别的小朋友欺负他也从不还手,外孙也会说话。但是孩子父母亲说明了一些情况,他们发现孩子反应有点慢,说话口齿不清,刚刚才发现是听力的问题
张主任和他父母交流了下,他们还是愿意接受耳背式助听器(注:他们3天后选配了助听器)。
“等到孩子读初中,就可以换了耳道式的助听器了。现在要坦然地接受事实,孩子是听力不好。孩子现在的情况,助听器是完全可以帮助矫正听力,和正常孩子一起生活学习的。孩子姥姥,不要太溺爱孩子了。”最后主任嘱咐道。
一家人道谢,然后离开了。
以上是四个孩子的就诊片段。现在在中国听力学水平还是太有限,许多的病人和家长都还没有很好的听力保护和干预的意识。但是早期的听力干预实在至关重要,我们都迫切地希望看到像第三位家长那样对自己的孩子听力早点关注,也同时正面地积极地去对孩子的情况进行处理,不要让好好的孩子由于听力的问题阻止了前进的步伐,等到长大了与社会有了隔阂才过来求助。如果是那样,付出的代价不觉得太大吗?早期的听力干预真的迫在眉睫!
下一篇::振动声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