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主观行为测试方法介绍
当知道孩子有听力障碍时,大部分的家长肯定都想知道到底给宝宝多大的声音他才能听到?孩子的听力障碍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这时我们就需要凭借一些检查手段来了解孩子的听力情况。
上一期通讯中我们针对小儿常见听力学临床测试方法做了一次概述的介绍,其重点就是给大家强调了一下主观测试与客观测试在测试方法及意义上的不同。本期我们针对主观测试的三大类测试方法展开更详细的介绍。
主观测试
行为观察测听 BOA
利用“发声玩具”对孩子进行声刺激,观察孩子对声音的反应进行判断。临床上常适用于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测试。
如用手鼓(主频)在孩子视线范围之外敲击发声,并用声级计对声强进行实时记录。当孩子感觉到声音时,就会出现瞪眼瞳孔放大、抬头、停止手中动作、转头寻找声源等表现,通过记录这样的表现及声强和频率的变化,我们可以对孩子的听力状况有个大体的了解。
视觉强化测听 VRA
当给儿童一声音刺激时,并加以视觉的奖励(如会跳舞的小熊),从而建立儿童听到声音就给予反应的条件反射,以此来判断儿童听阈。临床上常适用于7个月~2.5岁的小儿听力测试。
在这个测试过程中,需要有两个工作人员进行配合来完成,一个为测试者,一个为诱导者。测试者负责给声及视觉奖励,诱导者负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诱导孩子建立正确的条件反射。只有建立正确的条件反射,才能得到准确的测试结果。
游戏测听 PA
让孩子参与一个简单、有趣的游戏,教会孩子对声音刺激做出明确可靠的反应,以此来判断孩子听阈。临床上常适用于2.5~6岁的小儿听力测试。
临床上常用的游戏方式为“听声放物”,即听到声音,放下玩具。
听声放物只是游戏方式的统称,能达到这一目的的游戏方法很多,如,听到声音拨一个算珠、放一个积木、插个卡片、敲一下积木等
意义
以上主观测试不仅可以用来测试孩子裸耳听阈,也可以在声场环境中评估孩子助听听阈。这些测试需要孩子对声音产生反应并通过某种行为表现出来,因此,测试结果可表明听力损失程度、性质和听力损失对孩子交流能力的影响。先进的电生理测试虽可通过客观听力检查方法获得听觉敏度反应值,但它不能全面反映小儿真实听力情况,所以小儿客观的电生理检查不能替代行为听力测试。
通过以上检查手段我们就会得到孩子在不同频率上(250Hz~8000 Hz)的听力损失,也可以通过计算500 Hz、1000 Hz、2000 Hz、4000Hz四个频率处听力损失的平均值来得到孩子的平均听阈,从而评估孩子听力损失的程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听力障碍
下一篇::听力诊断中主要听力学指标正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