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画” 促 “说”—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对聋儿进行语言补偿
-
美术活动是一种有形有色的、有情节的艺术活动,对聋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在美术活动中,聋儿通过自己的画能充分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在绘画过程中,聋儿时而自自言语,时而互相对话,表现欲望特别强烈,如果我们能够紧紧抓住聋儿这一点,不失时机的在美术教学中对聋儿进行语言补偿,对于发展聋儿的语言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创设进行语言训练的环境,这是进行语言补偿的必要条件。
首先要培养聋儿的绘画情感。俗话说:“情由心生”,要让聋儿在画的基础上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们教聋儿画画时,就不能单纯教画法,要引导他们关心生活,热爱生活,这样才能出现内容丰富的画,才有表达的内容。
其次要理解聋儿的绘画语言。聋儿因生理的缺陷,他们的思维不论是广度还是深度与正常儿童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加之语言能力的缺乏,他们的绘画常常不易被老师理解,例如:他们喜欢太阳,不管什么画都画上红红的太阳,而且低年级的聋儿常常画上一个方形加上圆圈就说是汽车,遇到这种情况,老师不能妄加指责,因为你的一句话可能扼杀聋儿那朦胧的想象,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聆听他们的讲述,并和他们一块走进他们的世界,分享他们的快乐,那毕竟是他们在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实物的一种认识。
最后美术教师应重视语言训练,制定课堂教学的语训目标。一要在美术课中坚持对聋儿进行美术课堂常用语的训练,如“准备好美术课本和图画本”、“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彩笔”等。二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课堂教学的语训目标,如《学会使用你的画笔》这一课中我不仅要求聋儿会用笔画各种线,而且要求聋儿会说横线、竖线、曲线、斜线等词语,这样日积月累可丰富聋儿的语言内容。
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以“画”促“说”,达到既学习绘画又发展了思维,提高语言能力的目的,结合教学实践我有以下浅见。
1、画前促说
画画前,教师一般要引导聋儿观察艺术对象的形象、结构、颜色等,示范绘画步骤。聋儿观察力特别强,在观察时比正常儿童要认真、细腻,借此引导他们用语言来表达绘画内容。如我在教聋儿画“我的同学”时,先让学生分析比较同学的不同特征,如脸型有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头发有长发、中发、短发,然后让学生描述一位同学,老师趁机引导学生学说新词和完整的描述性语句,聋儿很感兴趣,并产生一种学习的冲动,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教学。另外对于作画步骤,在讲解示范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使学生既掌握了作画步骤,又促进了学生说话。
2、画时促说。
画画时可以把所画内容编成儿歌,如画桃子时,我编了儿歌:“大甜桃,长的美,粉红脸,歪歪嘴。”画汽车时学生一边说着儿歌“下边大,上边小,关上窗,轮子跑,中间涂成浅黄色,上蓝下灰再涂好。”一边画。这些看似简单的歌谣,既锻炼了聋儿的说话能力,又增进了聋儿对艺术对象的理解。其次,让聋儿边画边说,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现象有时看上去课堂乱吵吵,但是仔细看看,他们都沉浸在绘画的世界里,正在自由发展。
3、画后促说
画完画后,聋儿对自已动手动脑创作出的作品很想介绍给别人,我就充分利用聋儿这一心理特点,给学生创设机会,让他们大胆的叙说。因为聋儿绘画时,将自己的感情语言都蕴涵到了他们的画中,画的也是他们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因此说的也是富有情感。另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让聋儿在观察别人绘画的基础上来评议同学的作品。总之,以夸夸他人的画,说说自己的画等多种形式引导儿童再次将“画”和“说”有机会融合在一起,不但培养了聋儿说话能力,又训练了聋儿的思维,而且使他们的创造才能得以施展的同时,享受创造成功的欢乐,激发他们进一步创造的热情。
美术活动为聋儿提供了说话的源泉,他们的述说开始可能是既无顺序、又无主题、也无逻辑性。只要我们能抓住时机不断修正、补充、完善聋儿的发音、用词和句子语法,帮助聋儿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一定能达到语言补偿的目标。
下一篇::给聋儿家长的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