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听力障碍及其康复
在儿童成长的每个阶段,都需要有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听力,以获得正常的发育。由于儿童倚赖听觉刺激来学习语言,儿童听力一旦受损,不能正常地接收声音及对声音作出反应,便容易造成语言障碍或语言发育延误。
您的孩子有听力问题吗?
如果您发现孩子经常有下列表现,他(她)就可能有轻度或轻度以上的听力障碍,应尽快到医院或聋儿康复机构检查。
· 1-3个月 对于突然而来的巨响毫无反应
· 3-6个月 头不会寻找/转向声源
· 6-9个月 头从不转向讲话中被提及的人或物体
· 9-12个月 不会听从大人的指令做动作,如:把球拿过来
· 12-15个月 还不能说出单字词,如:爸、妈、灯、车
· 15-18个月 对大人在隔壁房间的呼唤没反应
· 18-24个月 不能运用两个字的短句,如:吃饭、喝水
· 24-30个月 能说出的字少于100个
· 30-36个月 不能运用4至5个字的句子
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耳朵是人的听觉器官。耳朵分外耳、中耳、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及外耳道,主要作用是收集声音并有一定程度的放大。鼓膜将外耳与中耳分开,中耳腔内由三块听小骨组成的听骨链,可以将声波振动传导到内耳。中耳腔与口腔有一个连通管道,叫做耳咽管,可保证中耳腔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同,鼓膜保持在较松弛的状态。内耳中有一个形状类似蜗牛的结构,称为耳蜗。声波振动驱动耳蜗中的液体振动,耳蜗中的毛细胞上的纤毛偏折,产生神经冲动,并由听神经向大脑皮层传导。
哪些因素可能引起儿童的听力问题?
由于外耳和中耳的功能主要是传导声音,发生在外耳/中耳的一切影响声音传导的因素都有可能引起传导性聋,如外耳道耵聍(俗称耳屎)堵塞、鼓膜穿孔、中耳积液、发炎或流脓。幼儿的耵聍堵塞较为常见,但切忌乱掏耳朵。婴儿的耳咽管较为平直,不能平躺着喂奶,以免奶汁流入中耳腔引起炎症。擤鼻涕时要一侧一侧地擤,避免鼻涕被擤入中耳腔。感冒时要注意控制鼻咽部症状,以免病菌扩散入中耳腔。传导性聋初期,听力损失不明显,家长应重视儿童有无耳痛、红肿、流脓等问题。传导性聋一般可以通过药物、耳部治疗或手术得以治愈。
内耳的功能是感受声音,并由听神经传向大脑,发生在内耳或听觉神经传导通路上的病变,称为感音神经性聋,简称为神经性聋。儿童感音神经性耳聋往往造成严重的听力损失。内耳毛细胞及神经细胞一旦受损,就很难恢复,目前医疗上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应尽早考虑配戴助听器并接受康复训练。许多"小广告"抓住患者急病乱投医的心理,自称可以治疗神经性聋,骗取钱财。
儿童感音神经性聋的病因
了解儿童感音神经性聋的病因对于判断能否治疗及预防进一步的损害有意义。儿童感音神经性聋的病因可分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
遗传性感音神经性聋:
父母双方或一方家族中有聋病基因,都有可能使孩子有听力问题。35岁以上的妇女初次生育,新生儿“三体综合症”的几率增加,可伴有听力问题。一些遗传性综合症表现出多发性畸形,也可涉及听觉器官。
非遗传性感音神经性聋:又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
先天感音神经性聋主要指在怀孕和分娩期间引起的听力损害。
· 妊娠期间
在怀孕初期3个月内孕妇若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体病、疱疹病毒或梅毒螺旋体等并导致子宫内感染,多造成胎儿不可逆的感音神经性聋。冬春季节,易发生病毒感染,孕妇可能出疹子并只有轻微的感冒症状,应做病毒抗体的血清检查。
· 分娩期间
使用产钳等造成的外伤、难产导致的严重窒息、新生儿核黄疸、母婴血型Rh因子不合或ABO溶血、早产低体重儿、胎儿期病毒或其它非细菌感染,都可引起听力损害。
后天感音神经性聋是指儿童成长过程中因细菌病毒感染、药物性中毒或外伤引起的听力损失。
· 儿童患流脑、脑膜炎、结核性脑炎、腮腺炎、麻疹、风疹、水痘、疱疹等都有可能引起耳蜗功能的急剧下降。
· 滥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小诺霉素等),是我国小儿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主要原因。许多卫生工作较落后的地区,应用此类抗生素治疗儿童发热、肺炎等疾病,却造成了儿童的听力残疾。
· 颅脑外伤也可能造成内耳结构受损。
早期发现、早期配戴助听器、早期训练的重要
婴儿在一岁以前,能否清楚地听见周围的声音,对日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早在说出第一句话之前,婴儿已不断地在分析所听到的语言。对儿童的听力问题早期发现、早期配戴助听器、早期训练是聋儿康复的重要原则。在婴儿刚出生还未出院时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包括耳声发射、声阻抗测试等),高危新生儿定期复查听力,对于早期发现聋幼儿有重要意义。给聋儿及早选配助听器并进行康复训练,十分重要。从出生到五岁,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关键时刻。错过了这个时期,康复训练往往会事倍功半。许多家长不愿接受“感音神经性聋不是用医药可以医治”这一事实而四处求医却不去选配助听器,延误了孩子康复的最佳时机而最终后悔不已。
康复训练的五要素:听觉训练重“\’听”,发音训练突出“练”,语言训练注意“活”,增进交往反复“用”,要求家长善于“教”。
听力康复手段
1. 配戴助听器等声音放大系统
将聋儿听不见的声音放大,帮助他们听见并学习语言。对先天耳聋的幼儿,可使用振触觉助听器,帮助他们建立声音的概念。
2. 实施人工耳蜗手术
对于双耳听力损失大于90分贝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患儿,可考虑在患儿耳蜗内埋植人工耳蜗假体,替代耳蜗的功能,完成对声音信号的感知、分析和处理。
3. 辅助性听觉装置
如无线调频系统(FM System)、直接受话器(Direct Talker)等,能直接从讲者口边接收及放大声音,降低环境噪声的干扰,特别适用于一对一的教学及课堂教学。
4. 听觉训练
教会严重听力损失的儿童,利用残余听力来分辨不同的声音及言语。
5. 言语治疗、唇读
言语治疗要教会孩子正确的发音方法,包括声带的振动、气息的控制、舌头的位置、唇齿的运动等。唇读是学习语言的辅助方法,在不足以充分补偿听力的情况下,教会儿童注意唇部的动作,来辨别声音。
选择助听器的基本常识
1. 获得准确的听力图
直接关系到助听器的验配效果。
2. 配合每个儿童的响度觉
响度是对音量大小的感受。患有感音神经性聋的人,往往小声听不见,大声又受不了。长期使用助听器或极重度聋的患者,往往愿意用响一些的声音。
3. 注意最高输出音量
音量过大会使儿童出现刺痛、眩晕等不适,甚至会损害残余听力,所以要合理限制助听器的最高输出音量。
4. 考虑儿童的操作能力和心理因素
婴孩时期,操作小型助听器有困难,适合配戴耳背式助听器。但对于十几岁的少年,如果不想让人知道他戴了助听器,则可选配耳内式。需定期更换助听器外壳或耳模,以适应耳道的发育。
5. 选配音质优越的助听器
不少助听器的频率范围都较为局限,不能把语音中的部分辅音信号充分放大,导致聋儿的言语康复迟缓。只有高质量的助听器,才能将声音全面而清晰地放大,促进儿童语言发育。
6. 定期随访
儿童需要一段时间逐渐认识、适应配戴助听器后的声音,应针对使用情况随时修正
下一篇::聋儿全面康复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