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聋儿的受挫教育
-
聋儿康复的教育理念不断地发生变化,当今的聋儿康复教育正由“训练技能型”向“培养素质型”转变。对聋儿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应取代多年来的简单化、机械化的听力语言训练,在聋儿康复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发现有的孩子听力语言康复的水平比较高,但是,由于忽视了社会性教育,孩子表现出生活自理能力差,不能独立解决问题,畏惧困难,害怕挫折,回避挫折。这些素质对孩子今后的发展非常不利,对聋儿进行受挫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观察一: 2003 年 3 月 21 日
今天我上计算课,教孩子们学习 4 的加减法,很多孩子都算对了,打了 100 分。某甲小朋友算对了三道题,老师说“你得了 60 分。”
转眼间这位小朋友进竟然去跟攻击坐在旁边的小朋友。我问:“为什么要打人?”孩子不语。我又问:“是不是打了 60 分?”孩子一脸不高兴地点点头。这一刹那,我非常震惊,想不到这个孩子有这麽复杂的心理活动。想不到着孩子承受挫折的心理竟如此脆弱。
观察二: 2003 年 4 月 4 日
今天,某乙小朋友因在课堂内捣蛋受到老师的批评而攻击老师,尔后,老师说:“打人不好,叫 110 警察来!”这个孩子边哭边闹用拳头捶自己的头,以示发泄和抵抗,构成“自残”行为。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受批评时也经常发生内似的情况。
观察三: 2003 年 4 月 8 日
今天,某甲小朋友上大课时有意大喊大叫地说话,老师提醒她声音小一点。这个孩子认为自己是受了批评,一会儿只听得邻座的小朋友娃娃大哭,原来,某甲咬了邻座的小朋友 , 只见被咬的小朋友手臂上牙痕清晰可见 .. 。这个孩子有明显的不健康心理倾向 必须加强正确引导。
观察四: 2003 年 4 月 17 日
上午,某丙小朋友因坐姿不好干扰邻座的小朋友,老师暗示孩子要坐好,孩子情绪变化很快,低头不语,两只手互相得掐自己,以示作对和抵抗。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有类似情况发生,特别是在孩子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时时有撞墙的行为出现。
对上述这几位孩子观察结果证明这几位孩子受到挫折后表现偏激都有明显的不健康的心理的倾向。家长和教师应以高度重视。
聋儿康复教育者首先应把聋儿作为一个正常儿童来对待然后把他看成一个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 必须加强聋儿的社会教育,逐渐扫除聋儿的社会性障碍,把听力言语特色教学和全面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让孩子具备参与正常社会竞争的基本能力,因此要教会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适应社会。
聋儿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家长的教育态度,有的家长遇到一点点困难的时候,不是帮助孩子共同克服困难,而是回避困难,另外有的家长的教育态度不一致,孩子无所适从,没有一个行为的标准,
第二: 不能更新聋儿康复的教育观念 .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耳聋不能说话已经够可怜了,只要他愿意学说话,要什么给什么,无止境的满足孩子,造就了孩子面对挫折时脆弱的心理。
第三:有的聋儿自私、任性、懦弱、虚荣心强的心理特征 . 聋儿在家里一般被视为掌上明珠,受到特殊的爱护,这样一种中心地位使聋儿逐渐形成小皇帝的思想,认为一切都应该为自己服务,满足自己的要求,聋儿的自私心理成为一种普遍的倾向,也成为聋儿教育中最为不利的因素,聋儿在家庭中总是有求必应,即使达不到要求是就大吵大闹,不听劝告,形成一种任性的心理。任性也是导致逆反心理的重要因素,主动要求不能满足的时候,聋儿就会被动反抗,以至于孩子把这种受挫转变为攻击他人或者攻击自己 .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挫折与工具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工具只是挫折的一种表现形式。有人认为,幼儿在受到挫折后若采用攻击方式即能克服挫折情境,以后就多采用攻击方式,反之,如若采用攻击方式遭受更大的挫折,就可能逃避;如果不能逃避就只能以冷漠的方式对待挫折。儿童长期遭受挫折,而且感受到挫折情境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就会产生冷漠反应。冷漠并非不包含消极的情绪成分,而是包含了 心理上的恐惧和生理上的痛苦。攻击与压抑之间冲突的最终结果就是心理失衡并 引起心理问题的出现。爱表现也是聋儿的天性,当孩子认为自己受批评的时候,这种虚荣心被破坏了,孩子往往会用一些过失行为来掩饰自己
第四:忽视心理健康教育,世界卫生组织认为 : 健康是指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好的状态,而不仅仅只是没有疾患和虚弱。大多数聋儿家长往往注意孩子的身体健康,听觉语言训练进步程度,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家长很少能够细致深入的了解聋儿的内心世界和心理需求,家长的过分地保护、过分地担心导致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差。
对聋儿进行受挫教育的对策:
1.注重思想品德的培养,让聋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加强心理卫生保健。
家长和老师应关心聋儿的心理健康,注意孩子的心理卫生,发现心理缺陷,及时教育纠正,注意引导孩子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培养他们的的独立感,自尊心,自信心和承受力、自制力,培养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3.加强个性培养,从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开始,不断的让孩子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历挫折或困难,培养顽强的意志品格,培养顽强的意志品格应培养聋儿主体意识、独立人格,发展兴趣爱好和特点。
4.聋儿康复机构、家庭、社会教育机构的协调配合。聋儿应该逐渐把自己从残疾人转变为社会人,这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需要家庭教育、聋康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各种因素的全面协调。
新世纪的聋儿康复教育,应该面向未来,面向聋儿的可持续发展,面向聋儿参与正常的竞争社会。作为教育者和家长应不负历史的重任,使孩子们不但具有良好的听觉言语水平,而且具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聋儿康复教育应不断地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真正地实现聋儿康复教育的全面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郭翠瑛 : 《聋儿康复与普小衔接要实现三个转变》
下一篇::听障宝宝入园及幼升小成长实录---爱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