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解析发音不好 助听设备很关键
孩子在语言康复过程中,是否会出现一些很难纠正的问题呢?如发音不准或发不出某些音,把“苹果”说成“苹火”;发音、说话用假声;容易混淆某两个音(如G/H、D/T),甚至无法分辨;某些(高频)音察觉不到;接受语训有段时间了,听觉和发音效果却不好……
作为语训老师或家长,我相信一定尝试过很多语言康复方面的方法,希望纠正孩子的发音,但效果如何?如果康复手段不能解决问题,您是否考虑过孩子在“听”方面的问题呢?
配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的聋儿,这些孩子共同的特点是“听不好”。我们知道听觉能力的发展要经历声音的察觉、分辨、辨识和理解四个阶段,听不仅是接收声音信息和理解言语的基础,更是进行会话的前提。即使是正常人在交流时,也要先听清楚,理解对方会话的内容和意图,才不至于答非所问。
由于人耳听觉系统的复杂性,在当前技术水平下,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等助听设备只能无限接近正常耳的听觉水平,最大程度上解决“听不好”的问题。鉴于每位听障者的实际听觉水平和需求都是特别的,助听设备要经专业调试才能佩戴。
案例1:
基本情况
邓xx小朋友,四岁半,患先天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自幼配戴助听器并接受正规语训,言语康复效果较好。但f和s的发音不准,容易把“房”说成“昂”,把“丝瓜”说成“shi 瓜”。
听力学检查
首先我们要排除听的问题,我们为邓xx做了纯音测听和助听后听阈评估(见图示1)。
结果分析
检查结果发现其助听器高频成分补偿不够,而f、s、th这些发音又属于高频、轻音(见图示1),因此,邓xx小朋友虽然配戴了助听器,由于补偿不到位,导致这些音的聆听效果欠佳。听不清,当然就会影响语言康复的效果。
图示1
专业助听器调试,要根据听障者实际的听力损失情况调试助听设备,结合客户的特殊需求进行细微调整。通过助听后主观和客观效果评估,了解助听设备实际的补偿情况,进而调整助听设备并预估听障者的康复效果。即只有根据听障者实际情况调试过的助听器、且各个频率段的声音都在言语香蕉图(上图绿色阴影部分)内,才能确保听障者配戴助听设备以后,能够听到普通言语会话的声音。
案例2:
基本情况
李X,女,16岁,双耳配戴某品牌定制式助听器近十年,从未到正规机构做助听后评估检查和专业调机。家长反映效果不佳,发音不清且不善于言语交流。
听力学检查
我们要确定李某目前的听力状况及助听效果(见图示2)。先对李某进行听力学诊断检查、助听后效果评估及助听器性能检测。
结果分析
听力学诊断检查结果显示其左/右耳分别为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助听器效果评估发现,李某目前听力水平下补偿效果欠佳。即使是补偿后的助听听阈仍在言语香蕉图之外,也就是说我们正常说话的言语声她几乎听不到!助听器性能检测发现该定制式助听器功率较小,已不能补偿李某目前的听力。
图示2
其实患者本身的听力下降、助听器调试不合适、未能坚持配戴助听器、缺乏适应训练等都可能是李某听不好的原因。但根本问题是由于家长最初没有得到专业的指导,导致孩子得不到专业机构的听力学检查和听觉能力评估,也就没有得到正确的验配及助听器调试。
不论家长、老师、听力医生还是验配师,面对这样一个孩子我们都深表遗憾。十年对于一个正在生长发育的孩子来说是怎样宝贵的时光?回想我们从儿童到青年的十年,是认识不断深入、知识不断积累、能力不断提升的黄金时段。我们成长、成才,不断深入地认识周围的世界离不开视、听、味、嗅、触这些最基本的身体感觉。剥夺其中任何一种都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更何况是那些先天缺乏某种身体感觉的孩子呢?
所谓听清楚,才能说清楚。因此,我们遇到发音不准的聋儿,先要看孩子是不是听的清楚,也就是助听补偿是否足够孩子去听取所有的语音信息。特别是那些刚刚佩戴上助听设备、没有听觉及言语基础的聋儿。从开机那一刻起,孩子的听觉能力刚开始发展。因此,必须保证助听设备提供足够的补偿,才能帮助孩子察觉声音,进而辨别不同的声音,为理解言语和正确发音做准备。
由于儿童的自我控制和表达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往往不能准确表达听得“清楚”或“不清楚”这类抽象感觉。助听设备故障、调试不合适、聋儿听力波动等情况都会影响孩子听声的效果。建议老师和家长共同建立并管理孩子的听觉日志,记录孩子日常的听觉行为和言语康复中遇到的问题,为语训效果评估和助听设备调试提供参考资料。同时,与孩子的听力医生或专业验配师建立长期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定期到专业机构做听力学检查和听觉能力评估,了解孩子语言康复程度,及时发现“听”的问题。只有解决了“听”的问题,我们语训老师才能高效地开展康复教学工作。
下一篇::0-3岁婴幼儿语言能力获得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