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扬梦今或终结 民间聋人艺术团今年或解散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就叫中国……”轻快的《龙的传人》音乐响起,一群“年轻人”翩翩起舞,“踏着”节拍,舞动着双节棍,令在场的观众陶醉——没人会想到,这群“年轻人”全部都是生活在无声世界的聋人。2011年的一个周末,他们第一次相聚跳舞。三年前,他们相聚组成了“扬梦之风”这个广东省首个民间聋人艺术团;三年后,由于场地要被收回,他们将面临解散命运。
艺术团成立已有三年
“聋人不应只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中”, “扬梦之风”特殊人士艺术团发起人、名誉团长邹建生也是一名聋人,她靠后天苦练和助听器的帮助,能读懂唇语,“社会和残疾人事业都倡导残疾人回归主流社会,手语、动作是聋人与外界沟通的手段,但他们更渴望与正常人一起跳舞、生活。”
三年前,一个主要由聋友组成的特殊艺术团队“扬梦之风”成立了。艺术团是在当年的广东省聋协手语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以文艺表演的形式来展示聋友们自强不息的风貌,让他们的业余生活更充实,也让聋友们能有更多的机会融入社会。
艺术团的失聪演员要在手语志愿者的协助下才能完成演出节目的排练。
“手语、动作是聋人与外界沟通的手段,但他们更渴望与正常人一起跳舞、生活。”
曾参与亚残运会演出
据介绍,艺术团成员多是聋人学校毕业生,最多时候有30多人,现在坚持下来的只有10多人。
几年来,团友们一直积极地参与艺术团的义务演出,用自己的精神感染聋人,为聋人事业作出了贡献。通过多年在这个大熔炉的磨炼,他们当中有人获得广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荣誉证书,有人获得广州市自强模范称号。
去年12月,应亚残组委会的邀请,艺术团参加了12月5日至11日亚残运火炬手传递的现场表演,《红旗飘飘》、《龙的传人》等节目为亚洲残疾人运动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场地被收回无力租场
“扬梦之风”艺术团是一个聋健组合的民间艺术团,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但艺术团一直坚持公益演出的原则。聋友们有很高的热情,然而,时间和汗水远远不够让他们走得更远,没有报酬的公益演出背后是高额的服装与道具的租赁费用。在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专门协会办公室、广州市青年志愿者组织、华南师范大学、广东药学院、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手语协会等机构及志愿者的支持下,艺术团才得以坚持了下来。
“艺术团指挥是义务劳动,”邹建生说,林子夏、王手攀、张锐锋、梁燕彪等指挥分别从白云同和、番禺等地坐一两个小时公交赶到文德路训练点进行练舞。
如今,艺术团面临解散命运。邹建生说,“我们很心急,因为我们每周相聚一次的场地即将被收回。艺术团全靠社会资助,我们也无力租赁场地!”
他们靠手语指挥起舞
“聋人是无法听到音乐的”,在白云山制药厂工作的林子夏和聋人结缘已经七年,是艺术团的指挥,“要跳准青春舞步就必须靠人指挥,用手势、手语等指挥他们,如果没人指挥将乱成一团糟。”
“用手画个圈就表示叫他们转身了”,林子夏用手比画着告诉记者,聋人身体机能跟正常人一样,动作、舞步等只要经过训练,就能掌握。但是,在节拍上,就必须靠眼睛看指挥。“在表演时,我们通常站在一个全部舞蹈队员都能清晰看到的地方,通常是舞台一角或舞台下,让他们清晰看到我们的指挥。”
他们需要这样的场地
场地要求:只需要一个有镜子的舞蹈厅,能放音乐和跳舞,如星光之家、街道文化站、企业卡拉OK厅等。
时间要求:每周一次,每次两个小时左右。时间为晚上,聋人下班后才能排练。
下一篇::三龄童城站候车室失而复得 聋哑妈妈直向恩人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