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手语”
人们的的生活和学习不开自己的双手,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性好动,注意力不稳定,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差。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探究的活动中,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保证。在实际教学中我巧妙地将“手语”引入低年级数学课堂之中。 一、巧用手语,引发学生的上课注意 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且容易分心,注意力的持续时间一般很短。上课时他们的热情一过,他们的注意力便开始不集中了。如果此时教师习惯用一些“注意听!”、坐好了,等命令式的语句强迫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这时教师除了用幽的话语或假设一定的情境来吸引学生外,不妨借用“手语”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双手击拍三下,然后做出悄悄听的样子。还可以用手做出停止的姿势,然后说“我表扬——”学生马上就坐好了 二、借用手语,引发联想,促进理解 低年级年级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中借助手语可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学习数的大小的比较时,就出现了较抽象的大于号和小于号,为了区分这两个符号,我让学生先举起右手,姆指和食指张开,开口朝大数,以帮助学生记住符号的意思,开口朝向哪一个数,哪个数就大。为了帮助学生区分大于号和小于号,让学生举右手,中指和食指张开,表示大于号。举起左手,姆指和食指张开,表示小于号。并且告诉学生,开口朝向哪一个数,哪个数就大。学生对大于号和小于号有一定认识后,我就出一些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练习,让学生直接用手来表示填大于号还是小于号。教师一看学生的手势就知道学生的掌握情况。 手语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是很直观的,再如,在学习加减法应用题时,讲解加法含义,就可以用两手掌合拢表示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手一挥表示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用减法计算。通过形象的手语,学生对加减法的含义的理解不仅透彻,记忆也深刻。 三、借用手语,巧记乘法口决 乘法口决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如果巧用手指来教学效果不错。具体方法是这样的:把双手并排伸直,掌心朝自己,从左起每个手指代表一个从1到10的数字。弯曲自左向右第一到第九个手指,表示9乘几的积(弯曲手指左边的手指数表示积的十位数字,右边的手指数表示积的个位数字)。 如六九五十四,弯曲第六个手指,可以看到左边有五个手指,右边有四个手指,那么乘积就是54,即六九五十四。 四、巧用手语,学习计算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重点内容之一。“十几减几“的设计又突破了原有教材”想加算减的单一求差方式,“破十减”和“想加算减”等多种求差方法并用,提倡算法多样化。但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破十减”这种方法很喜欢,但速度很慢。于是我想到了用手指来演示:先看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是几,就伸出左手几个手指;再计算10减减数的差是几,就伸出右手几个手指。把左右手手指个数合起来,就是十几减几的差。就是十几减几的差。如计算成本13-6时先伸出左手三个手指(表示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是3),再伸出右手四个手指(表示10-6=4),这时伸出的手指数正好是13-6的差7。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又大大提高了口算速度。 五、运用手语,记忆计量单位间的进率 计量单位间的换算,必须让学生熟记相互间的进率,否则很容易出错。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学生在使用时很容易混淆。通过实践发现,用手指来帮助记忆,学生不但感兴趣,而且记得快。方法是:伸出左手,掌心朝自己,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中指代表分米,无名指代表厘米,小指代表毫米。这样,手指间距离的大小,可以形象地表示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另外还可以清楚地看出,后面四个手指,相隔一个手指的进率是100,相隔两个手指的进率是1000。 另外,对于一些只要求作对错或是否回答的问题可用约定的手势让学生判断。这样,打破了课堂提问只面向个别学生的局限,节省了时间,又避免了“抄袭”和“人云亦云”的现象出现,教师也能更及时,清楚而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利于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目的。 (责任编辑:聋人在线) 上一篇::手语翻译准则美国聋协下一篇::关于手语的一些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