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益活动 > 浏览文章

公益人邓飞联合商人做社会企业

(作者:佚名   日期:2015年03月05日   加入收藏 )
 公益人邓飞联合商人做社会企业

  “今晚,我们再一次为爱冲锋!干掉一万罐红糖!”

  1月8日晚,邓飞同时在微信、微博吹响了集结号。在云南省的边陲城市镇康,雷电交加,大雨瓢泼。邓飞和他的团队正忙着卖红糖。前一天,他在当地参与了砍收甘蔗。经过榨汁、过滤、煮汁……很快,e农品牌的古法酿制红糖就进入销售状态。他设定了当晚销售一万罐红糖的目标,不到半小时,卖出4000多罐。当晚, 目标顺利实现。

  (一)

  “我们现在建立了一个模型,带着几百名网友到乡村去,一起在互联网上传播、展示优质农产品,再通过微博微信卖掉,这拨人就是‘核武器’,持续裂变,所以我们可以一夜之间卖掉一万罐红糖。”在接受《中国慈善家》记者采访的过程中,邓飞总是会把话题绕回包括红糖在内的农产品销售上。

  他说,他在进行战略转型,从帮助孩子到帮助孩子的父母。

  2011年起,邓飞先后发起“免费午餐”、“大病医保”等公益项目,探索解决困厄乡村儿童的系列难题。他和他发起的公益项目声誉日隆,拿到中国几乎所有公益奖项,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两次亲自为他颁奖。但是,每天近20万元的输血式投入让他感受压力,正如经济学家许小年对他所说:“你不能只是这边伸手要钱,那边送钱。自己造血,也要让乡村自我造血。”而且,对于6100万留守儿童来说,任何公益援助都无法取代父母的爱与陪伴。

  为解决贫困乡村的自我造血问题,邓飞再一次选择了联合作战。不同的是,他这次联合了他就读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0多名校友一起发起了社会企业“e农计划”,他们共同出资成立非公募基金会,由基金会投资若干商业公司运作乡村的优质资源,所产生的盈利不分红而是返回基金会用于其他公益项目。“我这次联合了很多工商界人士,因为商业的事还是得由企业家来做。他们有严密的组织、有商业运作的经验和大量的资源,还是主流消费人群。没有他们,我不敢动乡村经济发展的主意。”

  邓飞做公益的那些县,穷了几千年,“有人说能想的办法,早就有人想了。”但他还是找到了突破。那些贫困县因为边远封闭,保护了原生态,拥有城市居民期望的洁净水、空气、食材和优美环境,而互联网和物流的发达使得原生态的农产品不再遥不可及。同时,以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吸引人力和其他资源回流—“帮农产出村,让爸爸回家”,邓飞希望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城市化制度性抽空乡村人财物的问题。

  (二)

  “e农计划”最早的受益者是云南大山中一位名叫四宏的孩子,他身患先天性心脏病,在11岁时体重仅相当于5岁儿童,却面临着父亲出走、母亲改嫁的境遇,只剩爷爷和家中一棵核桃树可以依靠。

  2013年,大病医保团队救助了四宏,通过“e农计划”销售出去的核桃所得也让祖孙有了稳定的生活。后来成为“e农计划”发起人的消费者汤浩意外地发现,核桃让他和一个孩子、一个家庭有了情谊。

  此前,邓飞将主要精力用于盘活中欧校友的资源来运作“e农计划”,但现在,他把注意力重新放到微博微信上。“我最大的优势是那些信任我们、曾经跟我们一起帮助过孩子的一百多万捐赠人和志愿者,他们对孩子、对家庭有更强烈的情感共鸣。我的朋友告诉我不要丢了最重要的东西,那些用几块钱几块钱支持我的人才是根本。”

  所以,邓飞开始和大家谈心。与“免费午餐”等靠捐款为继的公益项目不同,“e农计划”倡导“购买就是做公益,消费也能帮孩子”的理念,孩子家庭收入增加了,孩子的困境就可以缓解,逐渐实现公益资金募集的可持续化。

  (三)

  在未来几年,作为“e农计划”理事长的邓飞将更专注做一件事—想方设法扩大农产品销售,千方百计帮农民创收。媒体、公益出身的他模仿起了淘宝卖家—爆款,依托电商平台及其产生的大数据分析,每个月集中力量主打一款贴牌“e农春天”的农产品。“我们只能够去打这种突袭,我们不能打阵地战,创新才能活下去。”因为对于以“烧钱”著称的电商行业,“e农计划”不到300万元的投资显得捉襟见肘。

  “e农计划”副理事长周勇介绍说,“e农计划”初步集中在三个步骤上:首先筛选优质、特色的农产品,再送至专业的机构检测,经过原生态等理念设计包装后在淘宝、微信等平台上销售出去。许小年认为,电商模式破除的多重中间环节为农民留下更多利润,是眼下城乡最大的经济机会。

  要突袭,就要轻快灵活。出于节约成本和专业分工的考虑,邓飞将物流、设计甚至客服等流程全部外包,将有限的资源全部集中到品牌建设和品控环节。他说,“免费午餐”的生命线是信息透明,“e农计划”的生命线是食品安全。所有进入e农销售平台的农产品除了要提交合法的质检报告外,还需经过“e农计划”委托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说到这里,邓飞一本正经地对记者说:“山里的人穷得都没有钱买农药,但做大了,就可能有变化,检测要做到前面去。”

  在邓飞的设想中,“e农计划”将来会形成一个生态圈,不仅有旅游、食品、养老院,还可以推动传统文化项目。公益组织也将被邀请驻村培训农民如何决策开会、选举带头人,形成一套模式后再复制推广,最终完成战略包抄—乡村再造。

  当记者问及这个设想是否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时,邓飞说他只是个“播种的人”,而不是“火车头”,并且在选择项目时坚持两条标准:是否合乎自己再造乡村的梦想,是否合乎自己的能力。他说“e农计划”的理事会下设多个专业委员会,投资、运营都有专业人士负责,所有的设想和运作都围绕提升乡村经济展开,而他就是一心一意先把销售做扎实。“我不着急,先抓住切口。我千方百计把销售问题解决了,就会引导生产,生产上来后整个乡村的组织形态、结构全部要发生改变。我们再一次对中国乡村再造牵一次‘牛鼻子’。”为了保证全力以赴,邓飞甚至提前完成了对“免费午餐”等公益项目的“去邓飞化”民主改造。他退出管委会,建立志愿者自治与分权制衡,以便抽出身来推动“e农计划”。

  邓飞说,“e农计划”是他迄今以来最艰难的一次尝试,“正面挑战的是中国社会最深层最复杂的问题。”

  他能赢吗?他说,他不知道,但他在做一件他认为有价值的事。“帮农产出村,让爸爸回家,支持中国乡村自我造血,有尊严可持续发展。”这个来自湖南乡村的男子说他“愿意为之而战”。

回到首页
上一篇:南京市成立首家企业慈善分会
下一篇:阿里云用科技创新公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