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教资讯 > 浏览文章

合力推进特殊教育改革新发展

(作者:消息   日期:2015年10月13日   加入收藏 )
  

   国务院办公厅去年转发了教育部等七部门编制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明确要求,提升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同时确定了37个国家特教改革试验区,探索特教研改。此前,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9月6日至12日,为了重点了解我国各地落实教育大纲以及特教改革实况,全国政协“特殊教育发展和管理情况”委员视察团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呼和浩特市,深入校园,走进福利院,为集中了解特教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建言献策。

  委员们认为,我国近几年特殊教育政策显著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初见成效,残疾人受教育普及率极大提高。各地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不少特色和经验。与此同时,我国特教事业仍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委员们建议,各级政府应理顺特殊教育管理体制,继续加大投入,坚持普及和提升特教质量并重,加强特教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早期干预,但特教目标不宜拔高

  “在特殊教育事业里,我们面对的是个特殊困难群体,彰显的是社会的公平正义。在这个意义上,对于特殊教育事业,无论怎么支持都不过分,制定出台一些特殊政策不会、也不能产生攀比心理。”视察组副组长、全国政协委员陈小娅开宗明义地指出特教事业的重要性。

  在陈小娅看来,特殊教育是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残障儿童康复工作,早诊断、早介入十分重要。

  全国政协委员施杰也认为,特殊教育是个综合性系统工程,要从源头上抓起。政府要出台残疾儿童早期教育、培训康复纲要,学校落实相应的管理职责。“特殊教育的义务教育阶段应向学前教育延伸。残疾儿童的训练康复都有一个最佳期,一般在2—6岁,这个时期若进行早期干预,可以使特殊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施杰说。

  委员们认为,要实现《教育规划纲要》和《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所确定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努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从各地的情况看,在普及水平、硬件建设、保障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有的地方已经走在前面,有的地方差距还比较大。特别是一些边远贫困地区,困难和问题还比较多。

  “接受教育的城乡残障儿童只是全体残障儿童的一部分,偏远的农牧区还有相当一部分不知道有特教学校的存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常务副会长杨玉学提出,政府将特教宣传延伸至边远、贫困的农牧区,进而提高特殊教育普及率。政府应将特教事业发展列入“十三五”规划,以实现特教事业全区覆盖。

  关注素质教育的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范小建认为,对于残障儿童教育,应注意德、智、体全面发展,不可好高骛远。他介绍,特教学校期间曾询问学生梦想,“孩子们回答不是想当歌唱家就是舞蹈家”。这些答案让委员们欣慰的同时,也不免多了一份担忧。

  范小建说,特教首先要保障孩子们能实现生活自理,在此基础上学习一技之长,实现生存自立。他进一步建议,必须从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出发,扶持残障等弱势群体,积极开展助学行动、就业帮扶措施,保证学生不因残障、贫困而失学、失业。“党委、政府应出台更严厉的法规,在夯实残障学生就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督促企业事业单位接受残疾人就业。”

  特教发展遇瓶颈,师资力量是关键

  视察期间,委员们发现,多地特教学校的师生比例没有达到1:3的国家标准,有的地方师生比例高达1:6,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现状让委员们堪忧。尤其是特殊学校缺少从事语言治疗、物力治疗、心理康复等工作的专业康复教师。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唐晓青认为,由于教育经费投入的失衡和宣传不积极,导致特殊教育观念、特教教师素质等软件资源的失衡,进而造成了教师队伍比例的失衡。特教教师队伍与普通教师队伍薪酬待遇相比,特殊津贴少、社会地位不高等,客观上造成特教教师队伍发展滞后。

  据了解,特教津贴政策源自1956年,规定特教教师在评定的工资外加15%(占基本工资比例)的津贴。后几经调整,但15%的比例59年来始终未变。尽管内蒙古自治区特教津贴提高至20%,但仍未起到激励作用。

  “特殊教育首先是一个专业性的工作,不是一个简单的看护,必须保证有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唐晓青说,特别是随着特教教师地位和待遇的提高,特教教师的入口关一定需要一个健全的机制,为塑造高素质、甘奉献的特教教师队伍提供保障基础。

  委员们认为,应整体规划特教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体系。普通师范院校普遍开设特殊教育必修课,统筹规划高等教育师范院校布局,保证质量。国家相关部门在鼓励学生报考特教专业上给予奖学金等优惠政策。同时,尽快制定特殊教育教师职业标准和特殊教育职务评定体系,切实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岗位津贴标准。

  “地方政府应扩大区域内大学增设特教专业,并采取与高校合作、定向委培等措施,尽快充实建设高素质的特教教师队伍。”陈小娅委员说,特教事业的发展关键在教师队伍,特殊教育的教师要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国家应将特教教师培训全面纳入各级各类教师培训规划和项目,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与培训力度,尽快在特教师资中充实专业人才,优化特教专业队伍结构。

  “在目前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大背景下,设计新的激励方式、提高水平、扩大范围,真正发挥激励作用,成为当务之急。”全国政协委员吴明江建议,政府应在制定“十三五”规划时,必须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加大对特殊教育投入力度,扩大优质资源供给,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特教全覆盖,需深度整合机制合力推进

  “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相对缓慢,布局不太合理,发展不平衡,办学规模小,专业设置窄,师资力量又小,让每个接受过教育的残疾人有一技之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视察期间,陈小娅委员一针见血指出当前特教学校教育弊端。

  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刚刚起步,残疾幼儿入园率偏低,贫困地区仍有空白,残障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比例偏低。据中国残联提供的一份数据表明,我国盲、聋初中生升入高中的学生仅为当年毕业生的15%。

  陈小娅认为,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固然有我国特教事业起步晚、普及义务教育不到位等客观现实,但不得不承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特殊教育管理体制跟不上时代发展需求和残疾人的迫切需求。这才是根本原因。

  长期以来,残疾人非义务教育机务段教育还未真正纳入教育行政部门内部职责分工,非义务教育规划和管理的长期缺位,导致特教事业发展乏力。

  “在当前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应该给予特殊学生贴合实际的教育内容,但目前特教学校涉及很少。”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表示,各地特教学校涉及的专业较窄,客观上造成了孩子们的技能训练受限。希望财政、教育部考虑在职业特殊教育的师资培养上,采取多层次的合作方法,让他们学到更现代化知识,涉猎知识面更广泛。

  “要实现特殊群体接受教育的全覆盖,进一步提高他们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需要加大对困难地区的支持和扶持力度,省级政府的统筹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强,从整体上推进特殊教育水平的提高。”刘焱认为,“特殊教育又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教育问题,需要政府加强统筹协调,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政府需要建立一个深度整合资源的机制,把教育的、卫生的、民政的、残联的等各方面的力量整合起来,充分发挥和利用社区的作用,把社会力量、慈善力量尽可能吸收利用起来,形成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合力。”


回到首页
上一篇: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嘉兴特殊教育体系基本完备
下一篇:南京设42所实验校接纳千余“特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