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涛:从技术、法规及应用看听力学发展的最新进展
序言:2016年5月29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和北京听力协会共同举办的“2016北京国际听力学大会”胜利闭幕。本次大会为期两天,在嘉宾、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本次大会的全部议程。现将各位嘉宾的主题演讲内容一一整理出来,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听障人士、关注听力行业发展,参与到听力事业中来。
5月28日,蒋涛教授做了题为“听力学发展最新进展”的主题发言。通过听力学新进展的技术、法规、应用三个维度,分享听力学发展的最新进展。
蒋涛教授,美国和加拿大执业临床听力学家、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策略联盟秘书长、上市公司执行董事和行政总裁、昆明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获得美国听力和言语疾病硕士学位、特殊教育硕士学位及听力学博士学位,曾任加拿大高级听力学家、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教授、华西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和四川外语大学客座教授、长期担任加拿大国家言语疾病及听力学学会考试委员会考官、加拿大学者计划系列讲座成员等多个行业和学术组织成员。
从听力技术方面,蒋涛教授以时间为维度,分为了三个阶段:
听得见(1900-1995):模拟助听器阶段,彼时的助听器采用模拟放大器,以大功率为特征,能为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者提供有效助听。然而这种粗放式的验配方法使重度听力损失患者能听得到声音,不过问题是听不清楚,过度放大会造成不舒服的聆听体验。
听得清楚(1996-2013):数字助听器阶段,全部取代模拟放大技术,数字化需求更新了硬件,更重要的是也改变了助听器验配。数字技术的精准放大、对于声音即时性技术处理、从降噪到声反馈控制、从方向性技术到多程序调控。障患者使用助听器的满意度增至70%以上。
听得懂(2014—):这一阶段助听器满意度和渗透度大幅提升。具有助听器和智能手机互联、认知计算广泛利用、验配技术改善和提高三大特点。
蒋涛教授认为,听力学要有突破性创新,并期待“突破性创新”成为“听力技术”发展的第四阶段。 在听力学中,破坏性创新有4大方面的应用:
技术
市场
产品
非行业巨头
破坏式创新将率先搅局5大技术领域:
大数据
无线连接
移动健康
认知计算
健康地理学
从听力法规指南方面,蒋涛教授列出了以下五个法律法规和基于询证医学的临床指南:
其中,《残疾人教育法》包括8个方面:
提供干预服务者必须接受公共监督;
除了政府直接提供资金资助外,干预服务必须免费;
须满足由法案所规定的婴幼儿和小儿的各种发育需求;
应符合政府制定的相关标准和要求;
在法案界定的服务范畴内,提供包括家庭培训和咨询、家庭随访、特殊指导、听力学和言语语言矫正等14项专业服务;
服务提供者必须是具有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士,如听力学家、心理学家等12种职业;
尽可能在自然的社会环境里提供干预服务,比如在家里或社区场所,确保和健康小儿的充分融入;
干预服务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特殊家庭服务规划。
从听力应用方面,蒋涛教授分享了听力康复发展三大阶段:
训练为主:加拿大教授Daniel Ling《言语听力损失儿童:从理论到实践》代表当时学界以理性的方式剖解听力康复言语学习的各个要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形成一套利用残余听力帮助听损儿童发音和说活的听力康复模式,“Ling五音训练法”至今仍在广泛使用。在这个时期,至少有30%的美国听力学家从事各种听力康复服务。
技术为主:Katz《临床听力学手册》(第五版),听力康复大纲;在这个时期,听力康复以助听器为主,只有在最后一节里才简单提到关于视、听等方面的训练,传统听力康复训练内容几乎消失,准确地反映出这个时期听力康复的特点。听力康复专业人士急速减少,16%的听力学家提供听力康复服务,下降14%;而助听器验配师比列达到高峰,上升到65%。
训练+技术:《临床听力学手册》第六版,听力康复大纲,不过内容有重大改变;“训练”重新成为临床听力学热门词,听力康复回到基本技能理解和培训,全面掌握交流的技巧,助听器技术成为协助实现这些技巧的辅助工具,为各年龄段的停损患者提供更有效的听力康复服务。
如下图所见,蒋涛教授将听力学进展的三维度:技术、法规、应用做了总结。
最后,蒋涛教授引用Dr. Daniel Ling的话,号召参会者积极应对新进展下的“老”挑战,共同促进听力行业的新发展:“研究表明,对于不熟悉听力损失患者说话的人而言,他们平均只能听得懂那些从小被教学说话的听障儿童说的五分之一。”
下一篇::从2016年AAA看听力学发展三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