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是城市发展的能量之源
从凯德到万科、再到优客工场、5L际,毛大庆在他热爱的事业里一路狂奔。在北京这个他所熟悉的、拥有最强资源的城市,他坚信,未来最好的方向仍然是做城市内容的运营商。城市的变迁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但同时,企业的不断创新,也将是城市发展的能量之源。
【语录】
记忆里印象最深的就是围着二环挖地铁,没过多久之后,房山、通州这些原来很远的地方,很快有了规划,新城开始崛起。
有创新意义的企业,往往会带动整个城市成为创新型的城市,譬如青岛的海尔、顺德的美的,这些企业对城市的内涵和发展方向都带来了深远的变化。
向存量要内涵
在简单的午饭间隙,毛大庆接受了记者的短暂采访。
“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北京城最大的特色就是‘摊大饼’,一圈一圈地摊,然后城市规模越来越大,”毛大庆一边用手比画着一边说,“记忆里印象最深的就是围着二环挖地铁,没过多久之后,房山、通州这些原来很远的地方,很快有了规划,新城开始崛起。”
在毛大庆看来,北京城的快速发展确实带来了过去十几年里房地产市场的高歌猛进,但他更关注的是,在这样一个拥有全国最好资源的城市,如何利用和经营好这些强大的资源。
“这个城市在快速的发展进程中,并没有发展出太多的特色,譬如并没有做好城市资源均等化,过于集中在市中心,各区之间发展不够均衡。”也正是这些城市发展中的瑕疵,让企业有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毛大庆说,以前在开发企业,他做的是城市的开发和建设,但现在,他做的是城市的更新。虽然都是在为城市做“内容”,但他无疑更喜欢后者。
对城市来说,未来的趋势将是从增量向存量挖掘,是向存量要内涵的过程,对于企业来说,最好的方向就是做城市内容的运营商。
“北京有全国最好的资源,有最大的消费空间可以想象。”毛大庆说,企业的变化实际上就是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化,企业的转型就是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型,城市会变成什么样、发展方式变成什么,很大程度上都有赖于这个城市里主流企业的转型,怎样更加顺应未来,开启潜在的能量之源,企业将是城市未来发展方向重要的贡献力量。
毛大庆说,非常有创新意义的企业,往往会带动整个城市成为创新型的城市,譬如青岛的海尔、顺德的美的,这些企业对城市的内涵和发展方向都带来了深远的变化。
共享经济模式下的合作与开放
离开万科之后,毛大庆比之前更加辛苦,更加忙碌。
在一段时间的准备工作之后,去年4月,毛大庆首次公开优客工场,同时公布了首批在北京的10处选址。与传统意义的办公地产市场不同,首先,以创业者和小微企业为目标客群的优客工场,有十分灵活的租住模式:一个是工位,也就是“桌子”,一个是办公室,也就是“屋子”;其次,优客工场会向入驻企业提供多项服务,从而为入驻企业搭建一个人脉社交平台,而不仅仅是“房东”。
3个月过去,优客工场在北京的项目数量就已经达到13个。在项目选址上,优客工场会优先选择经济发展平稳,小微企业众多、创业氛围浓厚的城市。到今年3月,优客工场宣布成功完成约2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估值近40亿元人民币。目前已经有7个项目开业,分布在4个城市,提供了3000个工位,未来也将在国内城市快速布局,按照公司发展规划,到2017年计划签约50个项目。
在宣布创业计划后,全国各地瞬间涌现出许多众创空间概念,仅2015年一年,联合办公和孵化器就增长几千家。
毛大庆并不愿称之为竞争对手,他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共同的选择证明方向没有错,不同的众创空间有不同的主题。去年8月去美国参观,让毛大庆更坚定了信心。美国有更多类型的众创空间,但依然诞生了WeWork这样的公司。
毛大庆认为,中国目前的发展现状是还缺乏行业标准,在他看来,未来有更多人研究这样的业务,有助于树立行业标准。共享经济模式下,没有对手,只有合作和开放。
打造中国硅谷
优客工场的模式以及快速壮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
今年5月,洪泰创新空间与优客工场宣布全面合作签约,业界评价称,这两家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众创空间联姻,将成为众创空间行业中估值最高的公司,意味着中国众创空间行业的超级巨无霸诞生。洪泰创新空间和优客工场深度合作启动后,双方将于2016年累积开业近百家众创办公空间,有望一举超过美国众创空间鼻祖WeWork在全世界的发展规模,打造中国的硅谷,中国的众创空间行业也将进入新的时代。
就在优客工场发展顺风顺水之际,毛大庆又多了一个头衔:优享创智“5L际”的创始人。在继优客工场之后,毛大庆此次“再创业”的目标则是全新资产运营与城市新兴产业孵化平台——优享创智“5L际”系列。对“5L际”来说,这已不单单是一个联合办公的概念,而是寄托了一代年轻人对于此种生活方式的憧憬。此时的毛大庆,同样希望为这些有着创业梦想的年轻人构建一个“乌托邦”。
毛大庆认为,共享办公的未来将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而成为全球趋势,而差异化的创新服务能力,将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为“双创”提供低成本、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在布局创业创新生态体系这条路上,我还有很多的想法要去实践,我希望通过共享经济,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创业服务为基石,在未来十年支持1万家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京华时报记者 潘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