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教资讯 > 浏览文章

创新育人模式 为特殊孩子照亮人生路

(作者:吴昊斐 毛淑珍   日期:2016年06月15日   加入收藏 )
  

   育人工作是每个学校的工作之本,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来说,既要给特殊孩子专业的教育,用爱心陪伴孩子们成长,还要将德育工作贯穿到残疾学生学习、康复、生活、潜能补偿的全过程,为特殊孩子照亮人生之路。

  多年来,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将“自身融合”、“融入社会”、“自然和谐”的“融·和”教育理念作为学校德育的核心,努力探寻适合特殊孩子需求的德育工作。近年来,更是创新了育人模式,通过习惯培养、实践探索和合力教育等多方位培养方式,让特殊孩子融入社会,充满自信,自立自强。

创新育人模式 为特殊孩子照亮人生路

  “端午节快到了,谁能来选一选,这里有哪些是跟端午节有关的?”6月6日,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五年级的一个教室里,语文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上关于端午节的课程。学生轮流回答完问题后,十分仔细地把拉开的桌椅都摆放回了原位,还不忘跟老师说一声谢谢。

  一些细节上的点滴,却是学校用心良苦的努力。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王炳洋表示,学校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一日常规》,以值周、值日检查为基础,开展“挑战21天”等活动关注学生的生活点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我们结合《在校生一日常规》制定了《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行为习惯量化考核表》,将日常行为量化记录,通过班级月考核和政教处期末评定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与学生评优评先和资助帮扶相挂钩。”副书记姜连根表示,对于严重违纪的学生实行一票否决制,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所有的细节在点滴的累积中,渗透进学生日常的举止之中,润物无声。除了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外,学校还在各学科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有计划地从各种角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走进教材,走进课堂。同时学校根据实际和聋生心理、生理的特点,创编了手语版《大禹纪念歌》,积极传承大禹治水的伟大精神,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我最喜欢实践课了,能学到很多东西,还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觉得自己厉害了很多!”九年级的吴青霞兴奋地向记者比着手语。

  实践育人,是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大育人特色。自2013年起,学校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以班级为单位的班级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主题根据每学年的德育教育重点而定,主要有安全教育、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五水共治等,我们会采用生活体验、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形式进行。”政教处副主任郑颖介绍,之前举行过“超市购物体验”、“DIY糕点制作”、“保护河道”、“花卉市场调查”等各类活动。到现在为止,学校共组织活动56次,共520余人次参与,涵盖了学校的所有学生。

  学校还充分利用传统节假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健康安全教育日、助残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感受节日,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

  除此之外,每年11月,学校都会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周活动,让学生回家参与力所能及的农活类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孩子长大了,你准备好了吗?”在每年的学生成人礼仪式上,王炳洋校长都会与家长朋友探讨这个话题。

  家校合作,一直都是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研究的主要课题。学校每学年末都会定期举行主题家长培训班或亲子活动,邀请家长走进学校,共同关注孩子的教育,促进家校交流。

  “感谢爷爷、奶奶,感谢叔叔、阿姨,感谢你们在这特殊的日子给我们送来特殊的礼物!”6月1日,一大早,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门厅,孩子们这句朴实的话语,让在场的爱心人士感动得热泪盈眶。

  爱心助学,友好结对,橙色课堂,奖德(学)金机制,是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合力育人的又一举措。与此同时,学校还实行德育导师制,德育导师负责特别需求学生的个别疏导。

  “特殊的孩子需要特别的关爱,但同时我们也要培养学生感恩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方能把育人效果最大化。”王炳洋常常这样说。


回到首页
上一篇:宁波举行全市特殊教育培智学科教研活动
下一篇:洛阳市举行特殊教育学校课题规范管理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