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天津新区特教老师放飞特殊孩子的梦想
|
||
|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特教教师,他们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学生。也许,一句话说了几十遍也得不到一句回应;也许,一个动作演示上百遍也不一定有所收获;哭、闹、发脾气、不理不睬、扔东西,这也是课堂上经常发生的……数年如一日地工作,也许也没有多少收获,他们永远无法获得普通教师那种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但他们仍像妈妈一样,用一如既往的爱心和耐心,悉心地照顾着每一个需要爱的孩子。他们人数虽少,但却支撑着教育事业的另一片天地,承载着无数残疾孩子的梦想。
王丹 祥羽孤独症互助会
甘愿一辈子给“星娃”当妈
8点入园、8:30课间操、8:50音乐游戏课、9:45运动发展课、10:25XX个训课……早上7点,距离开园还有一小时,王丹已经换好衣服,着手开始安排一天的忙碌工作。1989年出生在天津宁河的她,因为喜欢教师职业和孩子,所以2009年高考所有志愿清一色地填写了幼教相关专业。最终,她被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听障专业录取,从此与特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毕业就当“妈”
2012年7月,王丹大学毕业,应聘到刚刚成立几个月的祥羽孤独症互助会,懵懵懂懂地开始了“既是老师又得当妈”的特教生涯。
“第一次见到自闭症儿童,他们正在上音乐游戏课,孩子们一声不吭地坐在那里,当时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异样,直到开课一会儿有的孩子因为烦躁开始大喊大叫,我才发觉他们和普通孩子有些不同。”经过一周的培训,王丹信心满满地正式上岗,“我课前准备做得那么好,但没有一个孩子看着我。和他们沟通太难了,一切都是白说。”第一节集体课下来,王丹被孩子们当成了“隐形人”。而认知课上激情四射的她只对孩子有5分钟的吸引力,随后便是跑、闹、扔玩具的失控场面,一种深深的挫败感笼罩着她心底。一个叫琪琪(化名)的小女孩,她虽然十分用心地教,但入学一个多月,孩子都没有任何进步,ma、ba、chi等简单的发音都很难突破,看着家长每天着急的眼神和失落的表情,王丹难过极了。几经尝试没有明显效果之后,她终于崩溃了,一放学就偷偷跑到海河边大哭了一场。
柔弱的王丹没有落荒而逃,而是倔强地擦干眼泪,重新投入了工作。她不厌其烦地找其他老师求教,找原因找方法,各个击破,工作也渐入状态。四年多来,祥羽几经搬迁,从20几人的互助会已发展到如今的百余人,王丹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成长。身兼亲子班老师、个训老师等多职的她,两年前升任教学主任,一路跌跌撞撞地走过来,她既是家长眼中可敬的老师,也是孩子们眼中可亲的“妈妈”。偶尔王丹心情不好,也会压力山大。想不通的时候她就偷偷跑到海河边,一边吹着凉风一边痛哭发泄,或者打电话给好朋友或妈妈倾诉一番,然后重新审视自己,微笑着继续,“其实这些孩子们特别单纯也特别可爱,他们一个笑,就让我有一种满满的幸福感,什么烦恼都忘了。”
从孩子身上收获更多
记者注意到,早上入园时4岁的翔翔嘟着小嘴进门,一脸的不情不愿。王丹笑盈盈地快步迎上前去,翔翔立刻就欢呼雀跃,开心地跟她走进教室。王丹告诉记者,翔翔一年多前入园时能力特别差,注意力十分分散,只会串珠子,很长时间进步都不明显。她仔细观察和尝试了很多天,发现翔翔对糖有极大的兴趣,便尝试着用糖果诱导翔翔注意和学习,过几天等他兴趣见缓再换另一种方式。慢慢地,翔翔开始有意识地指认物体、有回应式地对视,会很好地配合拍手摸头等指令,日常用品的轮换也没有任何问题。孩子的点滴进步,让王丹获得巨大的满足。
靠着来自孩子们的鼓励,早七点到晚七点,尚未为人母的王丹像妈妈一样用一如既往的爱心和耐心,悉心地照顾着每一个需要爱的星孩儿。虽然没有时间照顾家人,也没有普通教师的成就感,但她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在她看来,星娃儿们带给她的幸福和快乐远远大于自己的牺牲和付出。
王丹说,自闭症孩子很单纯,虽然不会表达,但他们心里也很明白,知道感恩,她从他们身上懂得了“做人要真诚,真心实意地付出,也会得到真心实意的回应”的道理;自闭症孩子的能力各不相同,一个举大拇指的小动作可能也要学习很多遍,一个简单的发音可能要喊上许多天,但坚持不懈,终究还是能学会的,所以她又从他们身上学会了“坚持就是胜利,即便再苦再累再难,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收获成功”的道理;自闭症孩子是不幸的,但他们却总能因为一点儿小事就莫名地开心,刚刚摔倒的孩子见到自己喜欢的玩具那一刻,所有的疼痛都不足为惧,其实人生也是如此,每件事都有其好坏两方面,何不尽量往好的一方面去想呢?
“即便将来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或者遇到再大的困难,我想我都不会选择放弃。这些星星的孩子带给我的一颦一笑,都是我继续前进的动力。”采访结束,王丹告诉记者,给星星的孩子当一辈子的妈妈,她都乐意。
李静 塘沽兴华里学校
坚持6年送教上门
“李老师好,李老师好。”防盗门刚打开一条缝,坐在卧室大床上的邱毅就开始欢呼起来。每周四下午1点半到4点半,李老师都会来给他上课,在等待李老师的时间里,邱毅就坐在床上,竖起耳朵听楼道里的声音,敲门声响起之前,就催促妈妈给李老师开门。知道邱毅在家翘首以盼,李老师总是提前十几分钟就赶到。
讲桌设在床铺上
塘沽兴华里学校的李静老师今年48岁,已当了26年特教老师。从2010年9月送教上门教育服务工作启动后,她已坚持了6年。提起为什么要当特教老师,她说,只能说她跟残疾孩子们有缘分。小时候,他们村里有一位聋哑老人手特别巧,经常给四邻修自行车,但是没人能跟他交流。李静就觉得如果自己会手语,能跟他交流该多好。1986年,李静老师考上了南京特师聋人专业,1990年毕业后就到原塘沽聋哑学校当了一名特教老师,2005年4月,原聋哑学校和兴华里学校(智障)合并,李老师开始接触更多残障孩子,特教老师已经当了26年。
9月8日,记者跟随李老师去给残疾儿童邱毅送教上门。见面后,来不及寒暄,李老师就忙着带记者去赶公交车。出发时正是一天之中最热的时候,走到公交站已是一身汗,“我这都属于路程近的,有的同事得去东西沽和北塘,我最开始送教的那个孩子住在六道沟,去一趟就得个把小时。”
上车后,李老师忙着向记者介绍自己送教上门的对象。邱毅,今年刚10岁,患有先天性脑瘫,四肢无活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记者见到邱毅时,他坐在床正中间,右腿严重内翻且有些变形。见到李老师时,邱毅的脸上都笑开了花,可瞥见跟随在后面的记者时,小家伙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头倔强地偏向一边,身体斜成一个特别别扭的姿势,不肯说话。李老师把平时上课用的折叠小桌子放在邱毅面前时,邱毅也不愿意坐直身体,使劲捏着桌子边的双手也有些变形。当李老师试着教他跟记者打招呼时,邱毅终于放声大哭,并将上半身斜着趴在床上,右腿内翻得更严重了。
为了安抚邱毅的情绪,记者从卧室里退出来,躲在客厅他看不到的地方。李静老师一边轻声安抚邱毅的情绪,一边抚摸他的头发,但邱毅依然倔强地趴在床上。后来,李老师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玩邱毅手机上的游戏,故意大声说:“哎呀,我怎么都被堵住了啊邱毅,完了,你再不教我,萝卜就被啃光了。”结果,邱毅果然破涕为笑,坐起身来,从李老师手中接过手机,玩了起来。
孩子“赖”上她
邱毅在玩游戏的乐趣中缓解了面对陌生访客的恐慌,在李老师的帮助下重新坐直身体,并在李老师引导中开始当天的学习。
三年来,在李老师的耐心教导下,邱毅已经认识了很多汉字,会做万以内的加减法,现在尤其对数学感兴趣。不过,最开始上课时,邱毅却不喜欢数学,因为他不想背一加一等于二。在李老师的耐心教导下,邱毅逐渐发现了数学的乐趣。每做对一道数学题,李老师就通过鼓掌和竖大拇指的方式鼓励他,从十以内加减法到万以内加减法,邱毅越来越有自信心,越来越喜欢。
李老师介绍,给残疾孩子一对一上课,跟平时许多孩子一起上课不一样。一节课三个小时,中间没有休息时间,孩子没有竞争,容易分神和疲劳,尤其是夏天特别容易犯困。有时候正讲着课,孩子就开始闹别扭或者直接睡着了,这个时候就得陪他玩,做个游戏、唱首歌、讲个故事,再想办法重新把话题转移到课程上来。
在一对一教学过程中,李老师跟邱毅建立起来的不仅是师生情谊,更如知己和亲人。邱毅说,自己最喜欢李老师,比喜欢姐姐还要喜欢。而摆在邱毅床头的,他最喜欢的两个玩具,也是李老师送的,一个半人高的毛绒熊、一个内部装着小球球的海绵宝宝。李老师说,经常捏一捏海绵宝宝可以让邱毅锻炼手部力量。
邱毅的妈妈告诉记者,孩子对李老师非常依赖,年初残联曾经提出过要给孩子换一个老师接触不同的教学风格,但是他不愿意,只想让李静老师教他。
下一篇::湖北钟祥特校校长获“钟祥教育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