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教资讯 > 浏览文章

打造特殊学校职业教育的“元平模式”

(作者:消息   日期:2016年11月23日   加入收藏 )
  

打造特殊学校职业教育的“元平模式”

 

“元平模式”早已成为全国典范,堪称特殊教育学校的领跑者。

 

打造特殊学校职业教育的“元平模式”

元平学员上西点课。

2016深圳教育改革创新巡礼 之 元平特校

2015年,当来自元平特殊学校的邓晓红老师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当选市直属学校“年度教师”的时候,一些人不解地问:“为什么是一位特殊学校的教师夺冠?”但很快,人们就见识了邓晓红的优秀以及元平特校的实力。

今年9月,邓晓红入选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是98名教学名师中唯一来自特殊教育领域的。

今年11月,邓晓红和同事刘国忠双双获得全国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大赛一等奖,邓的课例《春天的树叶》在活动中展示,同样是来自特殊教育界的唯一代表。

学校层面。近日教育部公布的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中,元平特校的《智障学生职业教育模式》获三等奖,是深圳两项获奖成果之一,也是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唯一获奖的科研成果。

因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元平特校在社会上并没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在国内特殊教育领域,一代又一代元平人历经20多年努力打造的“元平模式”,早已成为全国典范,堪称特殊教育学校的领跑者。

理念先行 让残疾学生融入社会

位于龙岗区布吉街道的元平特校,校园不算大,但绿树掩映、精致典雅。更让人感动的,是每一位学生脸上洋溢的阳光、自信与热情。即使面对陌生的访客,他们也会热情地打招呼,甚至上前跟你握手。

校园中有许多激励人的标语,尤其“育残成才”四个大字让人印象深刻,这是学校的核心育人理念。

“其实,无论是特殊教育还是普通教育,最核心的就是人的发展。残疾学生有他们的特殊性,我们的根本宗旨就是让他们获得终身发展的技能和素养,能够回归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元平特校校长黄建行介绍,在“以生为本、育残成才”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办学之初就非常重视学生的未来发展,而不仅仅停留在康复上。

在“育残成才”理念引领下,元平特校创办之初就很重视学生技能的提升。早在1996年就开设刺绣课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今后走入社会打下基础。但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2003年学校职业教育部的正式招生开学,以及“教育、康复、培训就业”一体化的立交桥职业教育模式的构建。从此,特殊学校职业教育的“元平模式”不断完善并走向全国。

2006年6月、2007年12月,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和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连续两年分别在深圳召开交流会,总结推广元平特校的职业教育经验。在2009年5月举行的第四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上,学校作了题为《创新促发展,特色铸品牌,努力构建残疾人职业教育“立交桥”》的经验介绍,引起全国特教界关注。

2011年《智障学生职业教育模式》一书出版以来,先后被全国十余所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作为精品教材使用。省内外100多所特殊教育学校先后慕名而来,参观学习,切磋交流。

科研引领 构建宝塔式课程

那么,立交桥职业教育模式究竟是什么?其课程构建情况如何?育人效果如何?需要哪些资源的支持?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走进元平特校职业教学部一探究竟。

据学校职业教学部主任单丽萍介绍,目前该部在册学生160人,教职工48人。学生覆盖面很广,除了盲生,各种类型的残疾学生都有。

“立交桥”,必然是四通八达、层次丰富的。体现在课程上,就是教育、康复、培训一体化课程的构建以及灵活的课程选择和授课机制。

与普通学校不同,特殊学校的学生总量不多,但身体状况、智力发展相差很大。在这里,因材施教显得尤其重要。为此,学校实行宝塔式分层教学。在丰富的课程体系中,既有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也有专业技能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发展情况,动态选择专业和授课方式。

在职业教学部的教学楼里,走道两旁的课堂各具特色。一侧是文化课程,英语、数学、语文等传统课堂在这里开展,都是小班教学,有的班级只有两名学生。另一侧,则是丰富多彩的技能类课程。有的学生穿着厨师服,跟着“大厨”学做菜;有的忙着制作西式面点;有的学插花、编制中国结;有的通过实践学习客房服务……

在科研引领、课程构建、教材编写等方面,元平特校早已走在全国特教界前列。

据介绍,目前学校办公文员、客房服务、中式厨艺、社会适应、实用语文、西式面点等六门学科已经完成课程标准的研制,中式厨艺、社会适应、实用语文正在进行教材的编写工作。2015年1月,《西式面点教学指导手册》由海天出版社正式出版。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无论是课题研究、课程构建还是教材编撰,都存在诸多空白。这一方面给特殊教育者带来很多困惑和挑战,另一方面也留下大展身手的空间。

“很多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要通过科研来解决。我们学校有非常完善的科研、课题管理和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校长黄建行介绍,元平除了设置专门的科研处负责重大问题调研和课题研究,还倡导“全员科研”,基本上所有教师都或多或少参与了相关科研工作。学校尤其注重通过校本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来推动教学工作,为此专门组建校本课程改革与发展委员会,由校长牵头。

文化留人 打造最有爱心教师团队

从事特殊教育,不仅缺少“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还充满挑战、挫折乃至一些不期而至的伤害和委屈。但非常奇怪的是,元平特校的教师队伍不仅学历高,而且特别稳定。

在黄建行看来,学校的文化建设是首要的。“人是靠人培养的,学校必须围绕人做文章。”而今,博爱、宽容,理解、尊重,平等、公正的价值取向已成为元平人的高度共识。

“有些孩子有攻击行为,情绪失控的时候甚至会打老师,也有的家长会对学校、老师的工作提出批评,但我们倡导家校零冲突,让老师们换位思考,体会残疾学生家庭的不易。”黄建行强调,虽然面对的是残疾学生,但在元平的校园里所有人际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另一方面,学校搭建多元化的教师专业成长平台,让教师们在科研、教学以及各种比赛、展示中迅速成长,消除职业倦怠,寻找到职业的幸福感。

这些年来,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元平特校总是不经意间成为“获奖大户”。

在由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主办的2016年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教学视频评选暨办学成果展示活动中,元平特校上报参赛作品22份全部获奖,获奖率达100%。

在每届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展示与交流活动中,元平特校均有教师获比赛最高奖,尤其是在首届比赛中,该校所获最高奖占1/3。更让人感佩的是,元平特校的教师代表队在深圳市组织的教职工趣味运动会上竟也蝉联团体冠军。

“其实拿名次是次要的。我们的老师通过参加各种比赛和展示,不仅使专业能力得到提升,还增进团队凝聚力,提升教师的职业成就感。这些收获更加重要。”黄建行说。

“立交桥”汇聚资源 形成特教合力

教育发展需要多方支持,与普通教育相比,更为弱势、后发和小众的特殊教育,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元平特校在打造其职业教育体系时,就非常重视内外部资源的融通融合。早在2003年,学校就与香格里拉酒店合作,输送学生到酒店实习就业。自2011年起,学校先后与深圳香格里拉大酒店、百胜餐饮(深圳)有限公司、深圳金茂JW万豪酒店签署了“合作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协议。企业定期派遣培训人员到学校为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学校定期派遣学生前往企业实习,企业优先接收学生学生就业。

学校还多次与市残联、市职业训练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并组织学生参加厨艺、面点等劳动职业资格考试,获取劳动职业资格证书,提升特殊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今年9月,学校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与校外企业合作举办“深圳市特殊儿童传统特色工艺课程培训”。本学期共开设苏绣、景泰蓝、微雕、内画、竹编五门工艺课程,培训教师都是在国内享有盛誉的工艺大师。

历经20多年创新发展、砥砺前行,元平特校不仅改变、成就了一批又一批毕业生,更以其先进、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其改革创新的发展模式,以其德艺双馨的高水平教师团队,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校和教师。“元平模式”的输出,是深圳教育改革创新的一大亮点,也是深圳对全国特教界的一大贡献。 文/庄树雄

数读

截至201 6年7月,元平特校职业教育教学部已有约20 0名学生在各大企业实现就业,还有10 0余名学生入职深圳市民爱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或转衔街道残疾人职康中心。该部智障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5%以上,听障毕业生则达100%。

 


回到首页
上一篇: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特校房县—丹江“送课交流”教研活动圆满结
下一篇:乐山特校承担乐师院省培观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