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县特殊教育学校文化路小学教育改革试点纪实平等·融合·共享
特教学生和普校学生共同参加演出
垫江县特殊教育学校(特校)、垫江县文化路小学校(文化路小学)是垫江县唯一 一所两块牌子、一套领导班子、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在同一校园学习和生活的典型的融合教育学校。学校基于特殊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教育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从2013年9月起,深入开展普特融合教育探索与实践,全力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助推特教学校转型和普通学校改革,努力打造城区“精细+精品”特色学校,成为垫江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旗帜”和“窗口”,努力争当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排头兵。
近日,记者走进该校,对学校的特色办学、融合发展进行了采访。据该校肖建国校长介绍,学校《“1+2”融合教育模式改革试点》项目,2016年2月被确立为垫江县2016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7年3月被确立为重庆市第三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便利条件促成融合教育发展
特校、文化路小学地处垫江县桂溪街道文化路115号,位于垫江城区中心地段。近年来,学校经过不断的扩容、改建,校园文化浓厚、校园环境焕然一新。特校创办于1991年,是一所集康复、教育、就业培训、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于一体的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目前在职教职工23人,在校残疾学生135人。文化路小学成立于2013年8月,是垫江城区新兴崛起的一所义务教育完全小学,目前在职教职工37人,在校学生794人。
肖建国告诉记者,特校、文化路小学开展“1+2”融合教育模式改革试点具有现实条件和基础:一是两校师资力量强劲,特校有一支年轻化、专业化、复合型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文化路小学80%以上教师是从全县遴选入校的优秀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二是两校实行一套行政班子统一协作管理,便于开展普特融合教育改革试点。三是两校在学生管理上,进行普特学生大校园融合管理,学生间的了解度、认同度、接纳度相当高。四是学校与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及特殊教育系签订了教育科研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教育科研基地和实训基地,重师大特殊教育专家教授和研究生定期到该校指导融合教育改革试点工作。同时,学校长期与西南大学特教学院、重庆市教科院保持密切联系,争取高校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五是开展融合教育是特校发展转型的迫切要求,是文化路小学教育改革的需要,学校行政班子非常重视融合教育,希望通过改革试点项目实现资源共享、师资互动、学生融合,促进学校成名、教师成才、学生成长。
着力构建“1+2”融合教育模式
如何才能让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真正地和正常发展的同伴一起参加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潜能呢?
肖建国说:“特校、文化路小学开展的‘1+2’融合教育模式:其中‘1’代表‘融合教育’这一个理念、一个校区、一套行政领导班子统筹管理进行融合教育改革;‘2’则分别指普通学校(文化路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特校)所对应的两块牌子、特教和普教两类教师、普通和特殊两类学生、普教和特教课程及资源、普教与特教课堂与活动、一般教育和个别化教育的教学模式。”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特校、文化路小学“1+2”融合教育模式改革试点项目是以人文主义、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社会学习论、群体动力理论和融合教育理论为支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和主体性原则,大力推进融合教育工作。构建“普特结合”融合教育模式,其目的是实现构建融合教育的支持体系、打造成适应融合教育的师资队伍、探索开发融合教育课程、优化整合融合教育资源等四个目标任务。
“七举措”助推融合教育开展
据肖建国介绍,为了融合教育在学校顺利进行,学校采取了七项措施强力推进,并取得良效。
实行集体性活动大融合。两校升旗仪式、课间操、红领巾监督岗、大小型比赛活动等共同开展,普特师生共同参与。
实现活动课程的融合。两校的体育课、班队课、劳动课、社团活动课等课程进行统一排课,两校教师共同合作开展普特学生教育教学活动。加强评估与干预训练工作,让具备随班就读能力的特校学生逐步进入普校班级学习。
推进特殊教育课堂改革。特校课堂从传统的单一、封闭式教学转向开放、多元、融合的教学方式,全面实施生活化教学,为特校学生回归主流和尽早地融入普校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两校以“五个一”活动助推融合教育的开展。即一天一次“爱心小天使”活动;一周一次班级结对活动;一月一次融合教育展示活动;一期一次融合展评汇报活动;一年一次融合达标验收活动。
加强教师队伍的融合。两校教师共同参加政治业务学习活动,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普校教师学习特殊教育的理论和教育方法,特校教师学习普通教育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做到以普带特,以特促普,打造一支优秀的融合教育师资团队。
实现普特学生的相互接纳。学校以爱心教育、感恩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学生德育工作,以爱促合,以合育爱。以爱心润泽爱心,以生命激扬生命,让普校学生积极接纳障碍学生,让障碍学生主动融入普校学生,形成良好的融合教育环境。
建立健全融合教育考核奖励机制。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融合教育管理、考核、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形成了浓厚的融合教育改革氛围。
肖建国说:“特校、文化路小学经过几年的大胆创新、先行先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未来的发展之路还很艰辛和漫长。今后将依托重师大教育科研平台,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运作为突破口,加强学校全面建设工作,全力推进融合教育工作发展。”
相关链接▶▶▶
开展融合教育的现实背景
1994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市召开了“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通过了《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发表了《萨拉曼卡宣言》,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融合教育”、“融合学校”的概念。2006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残疾人权利公约》,强调“应当确保在各级教育实行包容性教育制度和终生学习。”从保障残疾人平等受教育权的高度,要求发展融合教育,成为推动国际融合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我国对融合教育理念的接受与实施,主要体现为“随班就读”的教育理论与实践。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始在普通学校安置残疾儿童的随班就读试验,实践证明,随班就读在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根据国情探索出的“实用主义的融合教育模式”。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民生保障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以促进教育公平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重要途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下一篇::博山区德育优质课比赛特教组在博山特教中心学校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