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孤独症儿童教育评估系统发布会隆重举行
(作者:消息   日期:2017年04月26日  
加入收藏
)
2017年4月25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中心历时三年的研究成果《学龄孤独症儿童教育评估系统》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第六会议室隆重举行。发布会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中心刘艳虹副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中心胡晓毅副教授介绍了《学龄孤独症儿童教育评估系统》。出席本次发布会的嘉宾有:中国大陆高等特殊教育创始人、北京师范大学朴永馨教授,教育部高等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全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特教系王雁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助理邓猛教授,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心理与认知研究所易莉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康复系主任刘巧云教授,西南大学特殊教育系主任赵斌教授。同时,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北京日报、新京报、北京电视台、网易新闻、新浪、现代教育、中青网、法晚等媒体朋友,参与了本次发布会并做了相关报道。
主持人刘艳虹副教授说,我国有1000万的自闭症人群、200万的自闭症儿童,并以每年近20万的速度增长。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儿童涌进学校。目前,我国学龄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安置主要为两个教育场所:培智学校和综合性的特教学校接收中重度的孤独症儿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接收的轻度孤独症儿童。孤独症儿童所表现出的高度异质性给从事孤独症儿童教育的教师带来极大的挑战!任何教学模式的开端始于对学生系统、准确、切实的教育评估。“教什么?”“怎么教?”《学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教育评估系统》的评估结果有助于展示孤独症学生个体如何利用独特的方法思考和学习的,有助于教师识别我们希望发生改变的行为,找到教学内容和方法,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从而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提高教学效率。
胡晓毅介绍,《学龄孤独症儿童教育评估系统》由《学龄孤独症儿童教育评估系统软件》、《学龄孤独症儿童教育评估指南》和《学龄孤独症儿童教育评估工具包》三部分组成。本系统以《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的理念为指导,依据冰山理论和需求分层理论结合孤独症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而设计,突出体现中国国情的、学龄阶段的孤独症儿童特征。关注孤独症学生的核心领域与技能的评估,关注孤独症学生优势与劣势的评估,强调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自然、生态化的评估。评估内容涉及感知觉、运动能力、情绪管理、常规执行、兴趣与行为、社会交往、言语沟通以及认知与学业八大领域,分为基本的生理需求、基本的发展需求和较高的发展需求三个层次。孤独症学生的教育教学应按照这三个层次依次进行,并根据学生年龄、严重程度等进行各个领域评估的优先级排序,为学生综合设立IEP目标与分科教学目标,确定学生的长短期教学目标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并为教学环境创设提供详实的依据。本系统适应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融合教育中的资源教师和普通教师、干预康复机构教师以及家长使用。
王雁教授结合自己在过去几十年中在孤独症儿童及其教育方面的思考和工作,系统地阐述了孤独症儿童教育中面临的现状:更高的发现率,更高的异质性,教育所面临更大的挑战以及在现实的教育康复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过度消费的乱象。王教授认为《评估系统的》以其高度的实用性体现了研为教用的特性,必将造福孤独症孩子,帮助从事孤独症教育康复的老师和家长。
邓猛教授提出,当前我国孤独症儿童教育面临两个方面的困境,一方面大量技术手段来源于国外,而缺乏本土化的尝试和应用,另一方面时下各种技术多集中在康复训练方面,缺乏对于教育活动具体的指导。邓教授认为,《评估系统》恰恰在这双重的困境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本土化的研究成果充分满足了孤独症儿童所急需的基于教育、课程的评估需求。
刘巧云教授结合孤独症儿童具体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刘教授指出,当前大陆缺乏针对学龄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评估,《评估系统》的研发填补了这一空白;面对当下孤独症儿童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与学生能力不匹配、学生档案不易管理的问题,《评估系统》凭借专业化、信息化的支持体系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易莉研究员以心理学的视角对孤独症儿童及其教育进行了解读,认为《评估系统》具有鲜明的本土化特色,涉及内容全面而实用。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评估系统》的使用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孤独症学生,为其设计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计划。
赵斌教授高度评价了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中心的团队建设,认为《评估系统》的研发是面对孤独症儿童教育迎难而上的一次挑战不可能,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保障了评估本身的专业性。《评估系统》的应用和推广,必将对特殊教育工作者、孤独症儿童家长以及特殊教育的研究深入带来重要的影响。
最后,朴永馨教授对《评估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美好的愿景和希望。《评估系统》的研发,不仅仅是一项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等多学科综合交叉、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充分体现中国化理论的重要成果。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的学者、研究团队就应该继续这样的优良传统,立足我国具体国情,深入挖掘和锐意创新,构建属于我们自己的特殊教育理论框架、开发我们自己的教育康复技术,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造福孤独症儿童。
与会者对《学龄孤独症儿童教育评估系统》给予高度的肯定。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下,可以更好地促进孤独症儿童实现自身发展,推动我国孤独症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
下一篇::南京特殊教育宣传月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