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配师,验配结果中的最大变量?
第一句话叫做,“助听器不会本身跑到顾客的耳朵上去。”
推论:助听器必要专业验配,最适合本身的才是最好的。
第二句话是,“同样的助听器,不同验配师调试的结果相差很大。”
推论:厂家决定产品技术和质量(共性),验配师决定验配结果(个性)。
若问顾客要产品照旧要结果?都会回答要结果,即顾客的目的是解决题目。
推论:找好验配师才有好结果,才不会花冤枉钱。
最闭幕论:验配师是验配结果的最大变量,找产品不如找验配师。
这个题目的答案不仅是说给顾客听的,也对验配师提出了要求。看似浅显的道理说了许多年,如今还用得着说吗?大概有人不屑一顾。遗憾的是,今天仍然有许多顾客冲着助听器的品牌来配机,许多验配师照旧左手顾客听力图、右手厂家价目表来做验配。一来说明厂家市场宣传投入大,市场对产品品牌印象深刻,二来说明顾客把结果好或坏直接归功或归咎于助听器自己了,忽略了验配师的作用,三来说明验配师向顾客介绍厂家品牌、比较产品性能和价格的时候,缺乏展示自身的专业定位。因此在我看来,只要相称多的人没有做到,重产品轻服务的题目要么没说够,要么没说透。
好的验配师能够驾驭产品、主导和顾客的沟通,而不是做产品的倾销员、被顾客牵着鼻子走。良好的验配师从来不怕顾客遴选:您听力有题目,而我恰好专业,所以找我就对了!话说得够霸气,而底气从哪里来呢?专家所具备的专业权威,给验配师们带来了哪些启发?从本人粗浅领会来看,对验配师至少有专业、技能和道德三方面的要求:
1.知识结构:行业综合知识,听力学及相干学科基础(解剖、心理、病理、生理),声学、语音学、言语康复学、听力保健,临床诊断流程及专业要求,助听器基础及多品牌产品的技术特色等;
2.技能结构:临床技能,验配技巧,商务沟通技巧(亲和力、应变力、决断力);
3.道德规范:行业法规,职业道德,爱心、耐心、事业心;
若是管理者,还要加上营销、技术和客服团队的管理能力。
可见,助听器行业对验配师的要求特别很是之高。因为历史缘故原由,进入验配师队伍的人员其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未必与行业有关,国内医学本科教育入耳力学基础极其微弱,因此验配师在职教育扮演了一个特别很是紧张的角色。学习是一个成功的验配师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培训也是一个成功的验配机构所必须增强的营业管理能力。本人见过一些特别很是正视学习和培训的助听器验配机构,他们不惜关店培训或在工作之外安排学习和培训,平时也坚持定期的营业学习、案例讨论,包括参加网络培训课程等等。这些机构的专业水准、服务质量也是口碑载道的。
市场上验配师浩繁,最大公约数就是“专业”,而树立专业权威,应该成为每一个验配师的奋斗目标。题目的关键在于,如何从团体上进步行业的专业水平?又如何剔除“南郭老师”?我给出的答案是:培训加监管。培训推动专业普及,阶梯成长,良性循环。监管执行行业准入门槛,持证上岗,优越劣汰。
2008年开始的验配师资格考试,助听器验配师被国家认定为一个职业工种(X4-07-99-13),相称于有了一张身份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目前情况看,小我建议应该执行“宽进严出”——不强求参加培训,但对考试严酷把关,尤其要细致把控考试的难易程度,做到公平公正。鉴于国内的现实情况,持证上岗的硬着陆行不通,无人敢对下岗引发社会不协调负责。当四级验配师达到5000人以上,是否可考虑执业允许证与资格证书挂钩?不计医院渠道,目前全国验配师估计在3万人左右,本人在此建议听力协会建立类似美国ASHA会员制,通过互联网管理全国验配师的注册、培训、考核定级、职业资格、执业允许、实习带教等方面的事务,并向社会公开信息,接受监督和考评。我估计门店验配承担着市场上7成左右的验配数量,这个大团队的专业、职业管理做好了,行业面貌一定会焕然一新。
市场不缺好产品,缺的是好验配师。人才告急,人才紧缺,人才难得。2016北京国际听力学大会上,王树峰博士提出了“让验配师成为一个真正的职业”的口号。让我们认真去实践它吧!
下一篇::耐受能力差的老年人如何适应助听器